项羽掘始皇冢

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

陵寝遍九州,从无发掘者。

可见古人风,明器尚陶瓦。

盗贼不生心,至今崭如也。

自有秦始皇,殉葬竭阿房。

暴羽首掘之,劫掠无留藏。

从此帝王陵,延祸逮汉唐。

南宋祸犹酷,冬青种成行。

呜呼厚葬者,覆辙鉴毋忘。

下以警士庶,上以讽帝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与对比,深刻揭示了古代关于丧葬观念与社会风气的变迁。诗中提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反映了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以及权力与财富的集中。接着,“陵寝遍九州,从无发掘者”与“盗贼不生心,至今崭如也”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古人对陵墓的尊重与保护,以及盗墓行为的罕见。

然而,随着历史的推进,诗中引用“自有秦始皇,殉葬竭阿房”这一段历史,揭示了秦始皇时期大规模的陪葬制度,以及由此引发的盗墓现象。接下来,“暴羽首掘之,劫掠无留藏”描述了盗墓者的行为,以及他们对陵墓内财宝的贪婪掠夺。这种现象在“从此帝王陵,延祸逮汉唐”一句中被进一步扩展,表明自秦始皇之后,帝王陵墓遭遇盗掘的情况在汉唐时期依然存在。

最后,诗作通过“南宋祸犹酷,冬青种成行”这一句,将话题转向南宋时期的陵墓保护措施,暗示了后世对于前朝陵墓的重视与保护。结尾部分“呜呼厚葬者,覆辙鉴毋忘。下以警士庶,上以讽帝王”表达了对厚葬现象的反思与警告,提醒人们吸取历史教训,不仅对普通民众有警示作用,也对统治者有所启发,强调了节俭与合理安葬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探讨了丧葬文化、社会道德与权力关系之间的复杂联系,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收录诗词(371)

张洵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周秦诸子

七国纵横时,奇才草野伏。

长揖入深山,著书藏满屋。

各成一家言,淋漓摅蕴蓄。

申韩尚刑名,老庄外尘俗。

深刻入毫芒,超旷豁心目。

其馀诸子书,住处俱堪读。

即彼墨家言,智巧开新学。

格物考工家,触类资先觉。

可见周秦人,著书皆名宿。

祇惜挟偏锋,议论参纯驳。

所以承学士,每每束高阁。

遐哉四子书,饫人如菽粟。

尼山与峄山,天外高峰矗。

形式: 古风

贾生

西汉右文治,间气产名儒。

一推贾长沙,一推董仲舒。

其实王佐才,董犹逊不如。

董氏谈王道,理尚悬诸虚。

贾生论治道,剀切握其枢。

苟施诸实事,七国害先除。

其馀推本图,治可返唐虞。

惜哉忤绛灌,谪向长沙居。

郁郁赍志没,身后丛毁誉。

东坡好论人,曷不以身试。

时当熙丰朝,荆公正言利。

章惇吕惠卿,附和俱得意。

何不迎合之,而亦触其忌。

放逐老江湖,与贾复何异。

责己固已疏,责人无乃备。

人才升降间,世运关隆替。

汉治不复古,端因疏贾谊。

形式: 古风

佛入中国

明帝梦金人,顶上飞白光。

因遣蔡愔辈,求佛至西方。

佛以一胡神,入梦感帝王。

世言佛有灵,或即此滥觞。

其实佛无知,道法亦平常。

佞佛者太愚,辟佛者太迂。

纵有生公法,难惑圣人徒。

迹其不二门,与我不一途。

听其自生灭,不必加毁誉。

我若梦金人,亦祇付蘧蘧。

形式: 古风

太平公主

公主作牝鸡,宰相为走狗。

抗颜揽大权,历代史无有。

公主号太平,嫁为薛韶妇。

睿宗是其兄,武氏是其母。

临淄起义兵,曾与诛韦后。

因此录微勋,睿宗待之厚。

权谲有母风,烜赫震朝右。

进退百僚时,一言听可否。

宰相六人中,五人出其手。

裙带煽雌风,骨肉生谗口。

并欲废太子,事败始缳首。

唐代女祸多,后妃居八九。

未有一公主,揽柄专且久。

安乐虽淫纵,较此犹居后。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