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无地偶过君俞聊资华屋广荫以揖主人之胜绸缪礼意遂至抵暮君俞有诗因次韵二首(其一)

无功卫鹤偶乘轩,虐暑从谁解倒悬。

顿觉御风凌绝境,似逢调瑟认华年。

回光已幸参东壁,裂地何须得酒泉。

自惜抑扬非瓦砾,倦途终愧失陶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之仪在酷暑中寻求避暑之地,偶然拜访友人君俞,享受其华屋广荫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无功卫鹤偶乘轩,虐暑从谁解倒悬。”以“无功卫鹤”自比,暗示自己虽无大功于世,却也偶尔得到片刻的宁静与安逸,面对酷暑,无人能解其倒悬之苦,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与渴望解脱的心情。

颔联“顿觉御风凌绝境,似逢调瑟认华年。”通过“御风”、“凌绝境”的形象,展现了诗人摆脱尘世束缚后的心境,仿佛在高远的境界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同时,“调瑟认华年”则寓指在美好的时光中重拾青春的活力与激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回光已幸参东壁,裂地何须得酒泉。”“回光”可能是指夕阳余晖,诗人庆幸能在这样的时刻享受到宁静与和谐。“参东壁”可能暗喻着对知识或智慧的追求,而“裂地何须得酒泉”则是对物质财富的淡泊,表达了诗人更看重精神层面的满足与追求。

尾联“自惜抑扬非瓦砾,倦途终愧失陶甄。”诗人自省,认为自己的价值并非如瓦砾般微不足道,即使在疲惫的旅途中,也不应失去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与尊重。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个人价值的坚守和对自我完善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对友情的珍惜、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个人价值的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避暑无地偶过君俞聊资华屋广荫以揖主人之胜绸缪礼意遂至抵暮君俞有诗因次韵二首(其二)

十轮杨恽旧轩轩,四壁相如似磬悬。

岂谓投怀忘晚节,每容佳处共流年。

笑谈璀璨风生坐,翰墨纵横思涌泉。

土苴固难重就器,转钧尤幸识精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归自钱塘伏蒙君俞特枉佳句钦叹不已聊赋来韵

吴山陈迹已飞埃,投老还惊病眼开。

似泛灵槎海边去,却因华表鹤归来。

情移客枕收残梦,恨着江梅恋故台。

便觉新篇资六翮,飘飘真是子虚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赠金陵荣天和

生涯已定不干时,收拾工夫且作诗。

濑水方来吊东野,同安初喜识丘迟。

兼将佛事资三昧,又喜风骚出一枝。

投老相逢能几许,何堪得句每相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刘君以地里之学各邂逅相遇求诗为别因赋长句

久闻秘术独超群,肯向青囊学景纯。

解使山川如在掌,须知祸福不由人。

论功合附天仙籍,底事犹随客路尘。

满眼峰峦应有待,何妨裁剪出精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