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以地里之学各邂逅相遇求诗为别因赋长句

久闻秘术独超群,肯向青囊学景纯。

解使山川如在掌,须知祸福不由人。

论功合附天仙籍,底事犹随客路尘。

满眼峰峦应有待,何妨裁剪出精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名为《刘君以地里之学各邂逅相遇求诗为别因赋长句》。诗中赞扬了刘君在地理学上的独特造诣与非凡才能,表达了对刘君的敬佩之情。

首联“久闻秘术独超群,肯向青囊学景纯”,开篇即点明刘君在地理学方面的卓越成就,暗示其技艺非同寻常,不凡于常人。这里“秘术”指高深的学问,“青囊”是古代学者常用的书囊,此处借指学习的工具或知识的载体,“景纯”则可能暗指古代地理学家,通过对比,突出了刘君在地理学领域的独特地位和深厚功底。

颔联“解使山川如在掌,须知祸福不由人”,进一步描绘了刘君在地理学上的高超技艺。他能够将复杂的地理环境尽收眼底,仿佛山川河流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同时,也强调了命运的不可预知性,即使掌握了地理知识,也不能完全决定一切,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颈联“论功合附天仙籍,底事犹随客路尘”,是对刘君才华的极高评价。认为他的贡献应该与天仙并列,但同时也惋惜他仍需在尘世间奔波,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这里既有对刘君才能的肯定,也有对其遭遇的同情。

尾联“满眼峰峦应有待,何妨裁剪出精神”,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刘君才能的坚信。虽然当前刘君可能面临诸多挑战,但未来必定会有机会展现他的才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此联寄寓了对刘君的鼓励和支持,希望他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刘君在地理学领域成就的赞美,以及对其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才的尊重和对知识力量的推崇。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伯镇客居伤春佳句辄赋元韵二首(其一)

休论莫莫与休休,老眼逢春且暂留。

未必馀寒更能久,祇因残蕊易为揉。

及时行乐何妨剩,感物兴怀漫自愁。

南北生涯等羁旅,定应无着是清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伯镇客居伤春佳句辄赋元韵二首(其二)

纷纷到底不如休,空把閒心见便留。

昨日白消行处去,今朝绿遍定谁揉。

且从寂灭翻千偈,安用深湛咏四愁。

我坐言多欲无语,每惭佳思枉诗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夹竹桃花

料理愁怀落那边,桃花烘日竹含烟。

墙红密约连昌晓,夏木深藏绣岭天。

篮舆造门如会面,渔舟失路想当年。

因君咏出黄筌笔,从此风光生彩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闻笛

涓涓水咽众山泉,隐隐雷惊二月天。

共喜春工能应候,方知节物似烹鲜。

倦途所欠无多子,胜日相逢又一年。

好是群花应竞发,不须留待柳三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