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徐吴二子弘法寺台眺望

摇落偏惊祗树林,白云鸿雁亦萧森。

何知潘鬓淹郎署,但许燕山壮客心。

欲雨诸陵来朔气,西风千里动秋阴。

悲哉联璧登高赋,徙倚荒台见古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同徐吴二子弘法寺台眺望》。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弘法寺台眺望时的所见所感,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摇落偏惊祗树林”,点明了季节变换,树叶凋零,引起诗人内心的触动。接着“白云鸿雁亦萧森”一句,以白云和鸿雁的景象,进一步渲染出一种空灵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何知潘鬓淹郎署,但许燕山壮客心。”这里运用了典故,潘岳的美鬓与官场的沉闷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对壮志未酬的感慨。

“欲雨诸陵来朔气,西风千里动秋阴。”这两句描绘了天气的变化,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意,以及西风吹拂下带来的秋日阴霾,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绪波动。

最后,“悲哉联璧登高赋,徙倚荒台见古今。”诗人引用了屈原的《离骚》中的句子,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站在荒台上,诗人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感受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送大司寇应公归台州

摇落黄金骏马台,都门供帐亦贤哉。

炎荒想见乘轺出,北斗旋听曳履回。

秋色白云生海峤,主恩华发卧天台。

西曹官属衔知遇,东阁清时好再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殷正甫

中州一望气雄哉,北极风尘使节开。

卜洛自存宗子计,游梁更见长卿才。

春晴嵩少云边出,雪尽黄河天上来。

在昔孝王誇授简,何当置酒向平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徐子与席怀梁公实

共指金茎雪色间,鸣珂当日满朝班。

即看徐孺能悬榻,岂谓梁鸿更出关。

薄宦天涯成白首,故人江上买青山。

岭南梅树今堪折,赠我宁无驿使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朝退同子与望西霁雪怀南海梁公实广陵宗子相

骑省秋来叹二毛,还将白雪向君操。

千峰曙色开金掌,并马寒光照锦袍。

空翠欲浮仙阙动,晴云犹傍帝城高。

初疑大庾梅花发,忽忆扬州八月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