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同徐吴二子弘法寺台眺望》。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弘法寺台眺望时的所见所感,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摇落偏惊祗树林”,点明了季节变换,树叶凋零,引起诗人内心的触动。接着“白云鸿雁亦萧森”一句,以白云和鸿雁的景象,进一步渲染出一种空灵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何知潘鬓淹郎署,但许燕山壮客心。”这里运用了典故,潘岳的美鬓与官场的沉闷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对壮志未酬的感慨。
“欲雨诸陵来朔气,西风千里动秋阴。”这两句描绘了天气的变化,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意,以及西风吹拂下带来的秋日阴霾,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绪波动。
最后,“悲哉联璧登高赋,徙倚荒台见古今。”诗人引用了屈原的《离骚》中的句子,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站在荒台上,诗人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感受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