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有去志》由清代诗人缪烜所作,以深沉的哲理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人生的复杂与抉择。
诗中开篇“人生求适意,不若居家庭”,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随即指出“家庭难久居”,暗示了生活中的变数与挑战。接着,“驱车更扬舲”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旅途,面对未知与变化的场景,引出后文对人生道路的探讨。
“经途有夷险,涉水分渭泾”两句,以自然界的景象比喻人生的道路,既有平坦易行之时,也有艰难险阻之刻,同时强调了不同环境下的选择与适应。“而况人心杂,不同如面形”,进一步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独特性。
“道乖遭眼白,气合亦眼青”通过对比不同的人际关系状态,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微妙变化,既有误解与冲突(“遭眼白”),也有理解和共鸣(“气合眼青”)。
“喜不伴君王,君王恐逆鳞”一句,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权力象征联系起来,暗示了在权力面前,个人情感可能受到压制或忽视,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持独立与自我。
最后,“远兹势利场,势利多膻腥。坚贞秉吾素,淡泊自芳馨。避色复避言,遐哉穷入溟”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世俗纷争、追求内心纯净与自由的渴望。他倡导坚守本真,淡泊名利,避免外界的诱惑与干扰,最终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境遇、人际关系、情感体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