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荀

机泉捣粳炊明玑,竹根烧笋然竹枝。

锦绷稚子犊献角,玉版阿师囊颖锥。

同槃苦觉风味好,对客不知寒涕垂。

古来山林例穷饿,藜苋诳腹蕨充饥。

我今一饱万想灭,老马释羁牛脱縻。

南山苍苍入箕踞,凉月囧囧生谈犀。

公无说与市朝予,啄腐吞腥渠得知。

形式: 古风

翻译

机泉捣米煮成明亮的珠粒,竹根烧煮竹笋发出噼啪声。
精致的锦缎包裹着婴儿,献上小牛角,师傅们用玉版研磨智慧的尖锥。
共享同一盘食物,苦中作乐,面对客人却不知泪水已滑落。
自古以来,山林隐士常受困饥饿,只能以野菜充饥。
如今我饱食无忧,一切烦恼消失,如老马解开束缚,牛摆脱缰绳。
南山苍翠,我自在如箕坐,清冷的月光下,思维如犀利的谈话。
你无需向世俗之人述说这些,他们只会理解贪婪和污秽。

注释

机泉:机具榨取的泉水。
粳:糙米。
明玑:明亮的珍珠。
稚子:幼子。
犊献角:献上小牛角作为礼物。
阿师:尊称老师。
囊颖锥:用玉版研磨智慧。
风味:味道。
寒涕:寒意中的泪水。
藜苋:野菜。
蕨:蕨类植物。
一饱:吃饱。
万想灭:一切杂念消散。
南山:南山,泛指高山。
箕踞:随意而坐。
囧囧:形容月光明亮。
谈犀:犀利的言辞。
市朝予:世俗之人。
啄腐吞腥:比喻贪婪和污秽的行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僧人释慧空在山林中简单而满足的生活情景。首句“机泉捣粳炊明玑”写僧人用山泉淘米煮饭,生活简朴;“竹根烧笋然竹枝”则展示了他以竹为燃料烹制食物的清贫生活。接下来,“锦绷稚子犊献角,玉版阿师囊颖锥”通过稚子献角和阿师持锥的形象,暗示了僧人的教化和修行。

诗人感慨“同槃苦觉风味好,对客不知寒涕垂”,即使生活艰苦,但内心宁静,不觉其寒,反而品味出其中的乐趣。对比古代山林隐士常有的贫困,“藜苋诳腹蕨充饥”,诗人如今能有一饱,感到无比幸福,如同老马脱羁、牛卸束缚般自由。他悠然自得地“南山苍苍入箕踞”,在月光下闲聊,不问世事。

最后两句“公无说与市朝予,啄腐吞腥渠得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繁华和权贵的不屑,他只愿享受这份山林清贫中的满足,不求他人理解。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僧人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圆悟禅师入灭说偈烧香

濯锦江心一沤发,清涨四溟波浪阔。

引得风流小玉归,无限龙鱼遭搅聒。

紫罗帐里明月珠,把作栗蒲撩乱榝。

一方孤迥峭巍巍,十字纵横活鱍鱍。

我昔堕渠齑瓮中,倔强依前淹不杀。

而今寰宇幸清平,谁道岷峨在天末。

昨夜西风撼太虚,石牛惊走泥牛喝。

一吸沧溟彻底乾,憍梵钵提长吐舌。

大悲千眼擘不开,无言童子空忉怛。

炷香为寿阿僧祇,绍兴五年八月八。

形式: 古风

通海井

疾风驾海生春潮,岩根石井澹不摇。

是中何曾得通理,而以名字悬岩腰。

道人眼空君勿怪,大小混融无杂坏。

呼僮探井濡砚时,是君砚中有沧海。

形式: 古风

造桥道者并诸化土写求(其一)

去一得三,添六成四。有口无舌,有眼无鼻。

写得十成,以何为是。

挂在大目溪头,恰似守桥土地。

形式: 古风

造桥道者并诸化土写求(其三)

咄这老冻齈,是甚么面孔。

似马头又圆,谓驴耳不耸。

有毒鳖鼻蛇,无底破漆桶。

遍处持来搅聒,十分是个灭胡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