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雕舆藻卫拥千官,仙洞灵溪访九丹。

隐暧源花迷近路,参差岭竹扫危坛。

重崖对耸霞文駮,瀑水交飞雨气寒。

天洛宸襟有馀兴,裴回周矖驻归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装饰华丽的车辆簇拥着众多官员,探访仙洞灵溪寻找九色仙丹。
沿途隐藏的花朵迷惑了近处的道路,参差不齐的山岭竹林清扫着高坛。
重重山崖相对耸立,云霞斑斓如駮马,瀑布交织飞溅,带着寒意的雨水弥漫。
天子洛河旁的兴致未尽,皇帝在周览徘徊,停下御驾等待回归。

注释

雕舆:装饰华丽的车。
藻卫:装饰华美的仪仗。
千官:众多官员。
仙洞:仙境般的洞穴。
灵溪:神圣清澈的溪流。
九丹:传说中的仙丹。
隐暧:隐藏而幽深。
源花:源头的花朵。
迷近路:使人迷失道路。
参差:高低错落。
岭竹:山岭上的竹林。
危坛:高坛。
重崖:高峻的山崖。
霞文駮:云霞斑斓如駮马。
駮:古代骏马名。
瀑水:瀑布。
雨气寒:带着寒意的雨水。
天洛:天子所在的洛河。
宸襟:皇帝的心境。
馀兴:剩余的兴趣。
裴回:徘徊。
周矖:周览。
归銮:返回的御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诗人以精美的辞藻勾勒出一幅嵩山石淙侍宴的画面。开头“雕舆藻卫拥千官”展示了宴会的宏大与隆重,千官云集,仪仗队伍庄严肃穆。紧接着“仙洞灵溪访九丹”则透露出诗人对道教仙境和丹药的向往,这里的“九丹”可能指的是道教传说中的九转金丹。

“隐暧源花迷近路,参差岭竹扫危坛”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在宴会前后的闲庭漫步之情。这里“隐暧源花”可能暗示着春天的到来,而“迷近路”则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参差岭竹扫危坛”中的“参差”形容山势起伏,“危坛”则是险峻的岩石,诗人通过这些自然元素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

“重崖对耸霞文駮,瀑水交飞雨气寒”两句则描写了嵩山的雄伟景象。这里的“重崖”指的是层叠的山崖,“对耸霞文駮”可能是指山峰间弥漫着彩色的云雾,而“瀑水交飞雨气寒”则展示了一幅瀑布与细雨交织,营造出一种清凉而又神秘的氛围。

最后两句“天洛宸襟有馀兴,裴回周矖驻归銮”可能是在写宴会后的余韵,或是对未来某种事情的期待。这里“天洛宸襟”可能指的是宴会结束后天色已晚,“有馀兴”则表达了一种未尽的兴致;“裴回周矖驻归銮”中的“裴回”可能是指某个人的名字或代称,而“驻归銮”则是对未来某种行程或仪式的预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宴会场面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收录诗词(16)

苏味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少有才华,20岁举进士,累迁咸阳尉。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

  • 籍贯: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
  • 生卒年:648—705

相关古诗词

九江口南济北接蕲春南与浔阳岸

江路一悠哉,滔滔九派来。

远潭昏似雾,前浦沸成雷。

鳞介多潜育,渔商几溯洄。

风摇蜀柹下,日照楚萍开。

近漱湓城曲,斜吹蠡泽隈。

锡龟犹入贡,浮兽罢为灾。

津吏挥桡疾,邮童整传催。

归心讵可问,为视落潮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使岭南闻崔马二御史并拜台郎

振鹭齐飞日,迁莺远听闻。

明光共待漏,清鉴各披云。

喜得廊庙举,嗟为台阁分。

故林怀柏悦,新幄阻兰薰。

冠去神羊影,车迎瑞雉群。

远从南斗外,遥仰列星文。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

藩戚三雍暇,禅居二室隈。

忽闻从桂苑,移步践花台。

敏学推多艺,高谈属辩才。

是非宁滞著,空有掠嫌猜。

五行幽机畅,三蕃妙键开。

味同甘露洒,香似逆风来。

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

人寻鹤洲返,月逐虎溪回。

企躅瞻飞盖,攀游想渡杯。

愿陪为善乐,从此去尘埃。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奉和受图温洛应制

绿绮膺河检,清坛俯洛滨。

天旋俄制跸,孝享属严禋。

陟配光三祖,怀柔洎百神。

雾开中道日,雪敛属车尘。

预奉咸英奏,长歌亿万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