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摸/摸鱼儿.和孙霁窗

渺长江、浩无今古,悠悠经几流景。

桥家松竹知何在,寂历丹枫如锦。行阵整。

想斗舰连艘,谈笑烟灰冷。寒光万顷。

算只有当年,暮天霜月,惨澹照山影。

元戎队,画角梅花缓引。楼船飞渡波稳。

中流击楫酬初志,此去君王高枕。应暗省。

使万里尘清,谁逊周公瑾。勋名不泯。

看阳蛰潜开,老龙挟雨,渊睡为民醒。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翻译

长江广阔无边,自古至今流淌,历经无数景色变迁。
那座桥边的松竹如今何处?寂静中只有红枫如锦般绚烂。队伍整齐有序。
想象着战舰相连,谈笑间烟尘已冷落。寒光照耀万顷水面。
想来只有那年,霜月映照山川,凄凉而明亮。
领军的队伍,吹奏着梅花角声缓缓前行。楼船平稳地渡过波涛。
在江心击楫重温初衷,这次离去,希望君王安心。他应深思。
愿能扫清万里烽烟,无人能及周公瑾的功绩。英名永存。
看冬眠的生命因春回大地而苏醒,老龙带雨,唤醒沉睡的深渊,为百姓造福。

注释

渺:辽阔。
浩无今古:广阔无边,历史悠久。
寂历:寂静冷清。
元戎:军队的首领。
阳蛰:冬眠的生物。
渊睡:深渊般的沉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长江风光画卷,诗人以深邃的笔触勾勒出江水浩瀚、历史悠久的气势。起首“渺长江、浩无今古”便是对长江不尽的赞美,显示了诗人对这条河流深厚的情感。

“桥家松竹知何在,寂历丹枫如锦”一句中,诗人通过对桥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一种静谧与美好的情怀。这里的“桥家”二字暗示了一个特定的地点,而“松竹”、“丹枫”的提及,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生动的画面。

接下来的“行阵整。想斗舰连艘,谈笑烟灰冷”一段,诗人以军事行动的严肃和紧张气氛,反衬出战争过后的平静与冷淡。这不仅是对战乱生活的回忆,也是对历史变迁的一种深刻感受。

“寒光万顷。算只有当年,暮天霜月,惨澹照山影”一句,诗人通过对寒光的描写,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思,表达了一种淡远的情怀。这里的“寒光”与“霜月”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意境,而“山影”的提及,又增添了画面之中的一份宁静。

下文“元戎队,画角梅花缓引。楼船飞渡波稳”一段,诗人继续展现了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对景物的细腻感受。这里的“元戎队”、“画角梅花”都是高超画技的展示,而“楼船飞渡波稳”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体验那种平稳而又快速的行进。

“中流击楫酬初志,此去君王高枕。应暗省”一句,是诗人对自己初衷的一种回忆与反思。“中流击楫”意味着在事业或生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此去君王高枕”则是一种对未来抱负的展望。

最后,“使万里尘清,谁逊周公瑾。勋名不泯”一段,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天下太平、功业长存的愿景。“万里尘清”是对和平环境的一种美好憧憬,而“勋名不泯”则是对个人功绩不朽的一种期待。

整首诗以其深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艺术感悟。

收录诗词(118)

张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

春事三分之二,落花庭院轻寒。翠屏围梦宝熏残。

窗外流莺声乱。睡起犹支雪腕,觉来慵整云鬟。

闲拈乐府凭阑干。宿酒才醒一半。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应天长(其七)南屏晚钟

翠屏对晚,鸟榜占堤,钟声又敛春色。

几度半空敲月,山南应山北。欢娱地,空浪迹。

谩记省、五更闻得。洞天晓,夹柳桥疏,稳纵香勒。

前度涌金楼,笑傲东风,鸥鹭半相识。

暗数院僧归尽,长虹卧深碧。花间恨,犹记忆。

正素手、暗携轻拆。夜深后,不道人来,灯细窗隙。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应天长(其六)花港观鱼

岸容浣锦,波影堕红,纤鳞巧避凫唼。

禹浪未成头角,吞舟胆犹怯。湖山外,江海匝。

怕自有、暗泉流接。楚天远,尺素无期,枉误停楫。

四望涌金楼,带草帟烟,缥缈际城堞。

渐见暮榔敲月,轻舫乱如叶。濠梁兴,归未惬。

记旧伴、袖携留摺。指鱼水,总是心期,休怨三叠。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应天长(其三)断桥残雪

甃澌冱晓,篙水涨漪,孤山渐卷云簇。

又见岸容舒腊,菱花照新沐。横斜树,香未北。

倩点缀、数梢疏玉。断肠处,日影轻消,休怨霜竹。

帘上涌金楼,酒滟酥融,金缕试春曲,最好半残鳷鹊,登临快心目。

瑶台梦,春未足。更看取、洒窗填屋。

灞桥外,柳下吟鞭,归趁游烛。

形式: 词牌: 应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