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其三)断桥残雪

甃澌冱晓,篙水涨漪,孤山渐卷云簇。

又见岸容舒腊,菱花照新沐。横斜树,香未北。

倩点缀、数梢疏玉。断肠处,日影轻消,休怨霜竹。

帘上涌金楼,酒滟酥融,金缕试春曲,最好半残鳷鹊,登临快心目。

瑶台梦,春未足。更看取、洒窗填屋。

灞桥外,柳下吟鞭,归趁游烛。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翻译

黎明时分,冰冻的池塘开始融化,水面上泛起涟漪,孤山上的云朵逐渐散开。
岸边的景色在腊月里显得更加舒展,菱花倒映在刚洗过的水中。树木横斜,香气还未飘向北方。
请欣赏那稀疏的几枝玉树,它们让人感到心碎。日光轻柔地消逝,不必为霜冻的竹子而哀怨。
金色的阳光洒满楼阁,美酒如酥,金线编织的春曲响起,最宜在半残的鳷鹊声中欣赏,登高远望让人心情愉快。
仙境般的梦境,春天的美好尚未满足。再看那窗外的春雨,打湿了窗户,填满了屋檐。
在灞桥外,柳树下,人们挥舞着马鞭,趁着游玩的烛火回家。

注释

甃澌冱晓:黎明冰冻的池塘。
腊:腊月。
菱花:菱花倒影。
新沐:刚洗过澡。
倩点缀:请欣赏。
霜竹:霜冻的竹子。
金缕试春曲:金线编织的春曲。
鳷鹊:鸟名,古人常用来象征喜庆。
洒窗填屋:春雨打湿窗户,填满屋檐。
游烛:游玩时的烛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江南水乡的生动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甃澌冱晓,篙水涨漪,孤山渐卷云簇。" 这几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早春江岸的景象,水波粼粼,孤立的小山被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生机勃发的感觉。

"又见岸容舒腊,菱花照新沐。横斜树,香未北。倩点缀、数梢疏玉。" 这里写到了河岸边的景色,岸边的植物舒展开来,菱角花在阳光下闪耀着水珠,树木间透露出淡淡的花香和露珠,显得清新脱俗。

"断肠处,日影轻消,休怨霜竹。帘上涌金楼,酒滟酥融,金缕试春曲,最好半残鳷鹊,登临快心目。" 这段诗转折到室内的生活场景,日光透过窗棂,照耀着室内,消除了寒冷,帘幕后的楼阁中流露出金色的装饰,酒宴上酒菜丰盛,金缕试弹春曲,意境悠然。半残的鳷鹊(一种鸟名)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而登临之际,心情也随之舒畅。

"瑶台梦,春未足。更看取、洒窗填屋。灞桥外,柳下吟鞭,归趁游烛。" 最后一段写诗人对瑶台的梦想尚未实现,春意犹存,还要继续观赏这充满诗意的世界。外面是灞桥和垂柳,马蹄声响,是诗人归途时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致描绘,以及室内生活的温馨写实,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的享受和向往。

收录诗词(118)

张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应天长(其八)柳浪闻莺

翠迷倦舞,红驻老妆,流莺怕与春别。

过了禁烟寒食,东风颤环铁。游人恨,柔带结。

更唤醒、羽喉宫舌。画桥远,不认绵蛮,晚棹空歇。

争似涌金楼,燕燕归来,钩转暮帘揭。

对语画梁消息,香泥砌花屑。昆明事,休更说。

费梦绕、建章宫阙。晓啼处,稳系金狨,双灯笼月。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应天长(其二)平湖秋月

候蛩探暝,书雁寄寒,西风暗剪绡织。

报道凤城催钥,笙歌散无迹。冰轮驾,天纬逼。

渐款引、素娥游历。夜妆靓,独展菱花,淡绚秋色。

人在涌金楼,漏迥绳低,光重袖香滴。

笑语又惊栖鹊,南飞傍林阒。孤山影,波共碧。

向此际、隐逋如识。梦仙游,倚遍霓裳,何处闻笛。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应天长(其九)三潭印月

桂轮逼采,菱沼漾金,潜虬暗动鲛室。

水路乍疑霜雪,明眸洗春色。年时事,还记忆。

对万顷,葑痕龟坼。旧游处,不认三潭,此际曾识。

今度涌金楼,素练萦窗,频照庾侯席。

自与影娥人约,移舟弄空碧。宵风悄,签漏滴。

早未许、睡魂相觅。有时恨,月被云妨,天也拚得。

形式: 词牌: 应天长

应天长(其一)两峰插云

暮屏翠冷,秋树赭疏,双峰对起南北。

好与霁天相接,浮图现西极。岧峣处,云共碧。

漫费尽、少年游屐。故乡近,一望空遥,水断烟隔。

闲凭涌金楼,潋滟波心,如洗梦淹笔。

唤醒睡龙苍角,盘空壮商翼。西湖路,成倦客。

待倩写、素缣千尺。便归去,酒底花边,犹自看得。

形式: 词牌: 应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