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崔少微

贤才负圣朝,终日掩衡茅。

尚静师高道,甘贫绝俗交。

晒碑看壁蠹,蒸朮拾邻梢。

却忆杨夫子,劳劳事解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翻译

有才能的人辜负了圣明的朝廷,整天隐居在简陋的草屋。
崇尚宁静的他像高人一样追求道义,甘于清贫,不与世俗交往。
他晾晒书籍时会留意墙壁上的蛀虫,收集邻居的艾草枝头。
回想起杨夫子,他的辛劳生活只能以自我解嘲来应对。

注释

贤才:有才能的人。
负:辜负。
圣朝:圣明的朝廷。
终日:整天。
掩:隐藏。
衡茅:简陋的草屋。
尚静:崇尚宁静。
师:效仿。
高道:高人之道。
甘贫:甘于清贫。
绝俗交:不与世俗交往。
晒碑:晾晒书籍。
看壁蠹:留意墙壁上的蛀虫。
蒸朮:收集艾草。
拾邻梢:从邻居那里收集。
却忆:回想起。
杨夫子:指代某位杨姓的朋友或先贤。
劳劳:辛劳。
事解嘲:以自我解嘲应对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所作的《赠崔少微》。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崔少微这位贤才的赞赏和对其生活境遇的描绘。"贤才负圣朝"一句,赞扬了崔少微的才能未被朝廷所用,暗示了他的怀才不遇。"终日掩衡茅"则描绘了他隐居简陋的生活,衡茅指的是简陋的草屋。

"尚静师高道",崔少微崇尚宁静,以高人逸士为师,体现了他的淡泊名利和高尚品格。"甘贫绝俗交"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贫穷的甘愿以及与世俗交往的疏离,表现出其超脱世俗的清高。

"晒碑看壁蠹,蒸朮拾邻梢"两句,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如查看墙壁上的蛀虫和收集邻居丢弃的艾草,展现了崔少微生活的朴素和自给自足。

最后,诗人以"却忆杨夫子,劳劳事解嘲"收尾,借杨夫子的形象来表达对崔少微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也寓含着对世态炎凉的感慨,通过崔少微的辛勤劳作来化解生活的困顿,带有几分无奈的自我解嘲。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崔少微的才德和清高品格,同时也揭示了他身处困境时的坚韧和自得其乐的态度。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赠蒋公明

高亢近谁同,心闲爱子慵。

居深避俗客,睡起听邻钟。

纸轴敲晴响,茶铛煮晚浓。

南斋屡招宿,幽话数诸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水亭秋日偶书

巾子峰头乌臼树,微霜未落已先红。

凭阑高看复低看,半在石池波影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风水洞

平昔常闻风水洞,重山复水去无穷。

因缘偶入云泉路,林下先闻接客钟。

形式: 七言绝句

北山晚望

晚来山北景,图画亦应非。

村路飘黄叶,人家湿翠微。

樵当云外见,僧向水边归。

一曲谁横笛,蒹葭白鸟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