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前瞻西岭悬日光,回望东崖森两行。

天公作事销底力,投壶一笑千家凉。

初乘青驶度平野,稻花风露随人香。

忽惊强弩过林杪,群山发尽烟复藏。

宫厨蔗浆若可挹,炎官火伞那复张。

夜寒更踏松桂影,马头新月明于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的一番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诗人的情感体验。

首先,诗的开头“前瞻西岭悬日光,回望东崖森两行”描绘了诗人站在一个高处,既能看到西边山岭上悬挂的日光,也能回望到东边崖壁上的树木,形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图。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悬日光”与“森两行”的对比,展现了日光的明亮与树木的茂密,营造出一种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感。

接着,“天公作事销底力,投壶一笑千家凉”一句,诗人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这里的“天公”指的是自然界的主宰,而“销底力”则暗示了夏日酷热的消散,仿佛是天公在笑,为人间带来了凉爽。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初乘青驶度平野,稻花风露随人香”描绘了诗人骑马穿越广阔田野的情景,稻花的香气随着微风飘散,充满了诗情画意。这里通过“青驶”、“平野”、“稻花风露”等词语,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夏日田野的清新与活力。

“忽惊强弩过林杪,群山发尽烟复藏”则是对突然变化的自然景象的描绘。强弩穿过树林梢头,使得群山瞬间被烟雾遮掩,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紧张而又神秘的感受。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动态的描写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宫厨蔗浆若可挹,炎官火伞那复张”一句,诗人想象着如果能从皇宫的厨房中取出甘甜的蔗浆来解渴,那么炎热的夏天似乎就不再那么难熬了。这里通过“宫厨”、“蔗浆”等词语,不仅展现了夏日解暑的渴望,也暗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夜寒更踏松桂影,马头新月明于霜”描绘了夜晚的场景。诗人骑马在松树和桂树之间穿行,月光如霜般明亮,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静谧与神秘的色彩。这里通过“夜寒”、“松桂影”、“新月明于霜”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氛围,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午后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之乐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次韵董禹川饷墨

徂徕老松蔽百牛,输膏败乳来中州。

何人夜半捣寒碧,用心独与神明俦。

范成秋天翔紫凤,裁作古虚悬苍球。

匹夫被褐知者少,江都老相千金收。

养之怀袖作叹息,平生长物胡为留。

分张好事亦及我,摩挲未语心先谋。

明光起草正须子,一挥坐遣千人休。

嗟予老矣安用此,谁能细字书蝇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汴中书事三首(其一)

永日钩帘坐,乘流颇自怡。

手邀飞絮住,目送远花移。

官牒吾何有,邮签汝漫知。

关心淹速事,无复少年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汴中书事三首(其二)

既雨堤仍注,无风浪更扬。

麦登孤市沸,榆老半川凉。

击汰吴侬勇,传掫楚戍荒。

秖应今夜月,儿女话他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汴中书事三首(其三)

晓日轻桡动,波光满座隅。

岸遥双燕去,天霁百禽呼。

衰白看明镜,飘零倒浊壶。

长年作羁旅,三径有人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