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舟中(其三)

鹢首喧难定,牙旗涷不飞。

吟残深夜烛,着尽耐寒衣。

浪飐惊风密,星随晓月稀。

辽阳不可望,但逐塞鸿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辽海舟中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鹢首喧难定,牙旗涷不飞”以动态与静态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舟行于辽海之上,风浪翻涌,鹢首(船头)虽欲稳定却难以平静,而牙旗(船上的旗帜)在寒冷的空气中凝固不动,形象地表现了海上航行的艰难与壮阔。

接着,“吟残深夜烛,着尽耐寒衣”两句,将时间推进至夜晚,诗人独自在舟中,烛光摇曳,吟诵诗文,以抵御夜的寒冷与孤独。这里的“吟残”不仅指烛火即将燃尽,也暗喻了诗人思绪的绵长与深沉,以及对未知旅途的思考与探索。

“浪飐惊风密,星随晓月稀”则进一步描绘了海上夜景的动态变化。狂风巨浪中,星辰似乎也在躲避,显得稀疏不明,而晨曦初现,月亮逐渐隐去,星辰更加闪烁,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暗示着旅途的不易与希望的微弱。

最后,“辽阳不可望,但逐塞鸿归”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与渴望。辽阳,作为北方边疆之地,象征着遥远的故乡,而“但逐塞鸿归”,则是诗人无奈而又坚定的选择,只能追随大雁(古人常以鸿雁比喻游子或思乡之情)的方向,回到那片记忆中的土地。这一句既蕴含了对家国的深深眷恋,也体现了诗人面对艰难旅程时的坚韧与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辽海舟行的场景,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以及对家乡和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收录诗词(1303)

释今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辽海舟中(其四)

不识伤心处,征蓬旅泊时。

一宵频雨雪,千里尽流澌。

石色看天近,云根出海迟。

余生多所慨,自觉愧冯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辽海舟中(其五)

沧溟十万里,日日石尤风。

归梦寒难达,悲心久易穷。

星飞人面白,蜃出海灯红。

惟有无生理,安危自可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辽海舟中(其六)

中宵风逾恶,千丈浪难平。

有泪还肝胆,无亲任死生。

星光迷去路,寒气咽金声。

纵有维舟日,何堪此夜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时十月十四日作本师诞日也(其一)

石梁不可见,夜梦独迢迢。

山好连三楚,云寒尚六朝。

师年愁里过,客泪海中摇。

浅薄供驰逐,那堪慰寂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