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辈挽词

岂谓声名早,番成不遇非。

赋曾天子见,诗有世人知。

忽种松三尺,终乖桂一枝。

幽芳谁与志,御史念埙篪。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难道名声早早到来,反而成了不得志的结果?
我的才华曾被天子赏识,但诗作却只有世人才能理解。
忽然间种植了三尺高的松树,却未能如愿得到那棵珍贵的桂枝。
这幽香无人能识,只有御史还记得我如同埙篪般的才情。

注释

岂谓:难道认为。
声名:名声。
早:早早地。
番成:反而变成。
不遇:不得志。
赋曾:才华曾被。
天子:皇帝。
见:赏识。
诗有:诗作有。
世人知:世人所知。
忽种:忽然种植。
松三尺:三尺高的松树。
乖:违背,未能如愿。
桂一枝:珍贵的桂枝。
幽芳:幽深的芳香。
谁与:谁能。
志:欣赏,理解。
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
念:记得。
埙篪:古代两种乐器,比喻才能或友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为徐先辈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徐先辈早年声名鹊起但最终未得仕途显达的惋惜之情。首句“岂谓声名早”暗示徐先辈曾一度名声大噪,然而接踵而来的却是“番成不遇非”,表明他的命运并未如预期般顺利。颔联“赋曾天子见,诗有世人知”回顾了徐先辈才华出众,作品曾被天子赏识,诗才广为人知,然而这些并未带来应有的仕途机会。

颈联“忽种松三尺,终乖桂一枝”以种植松树和未能科举登第的“桂枝”(比喻科举及第)作比,形象地表达了徐先辈的遗憾和失落。尾联“幽芳谁与志,御史念埙篪”则寄寓了对徐先辈高尚品德的怀念,以及希望有人能理解并记住他的美德,如同御史之于音乐中的埙篪,虽不得显赫地位,其德行犹能被人铭记。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徐先辈生平的回顾和对他未竟事业的感慨,展现了对故人的敬仰和对其命运的同情。

收录诗词(165)

赵师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亦称灵芝,又号天乐。南宋诗人

  • 号:灵秀
  • 籍贯:永嘉(今浙江温州)
  • 生卒年:1170~1219年

相关古诗词

宿徐灵晖山舍

分坐桥边石,同归原上村。

窥灯禽出树,闻语仆开门。

雪后挑蔬洁,更深贳酒浑。

极知高卧久,吾贱不能伦。

形式: 五言律诗

敬谢章泉赵昌甫二十韵

耆旧半凋落,在者如晨星。

与翁别豫章,十见草木青。

人生几堪别,梦寐生羽翎。

迢迢玉溪波,近昨尝再经。

携家事多难,所至那得停。

山中空望来,日夕不掩扃。

岂独负兹约,尺书亦沈冥。

逢人问消息,但喜言康宁。

堕来两卷什,一以慰飘零。

感此故意弘,不我迹以形。

文章出晚岁,字画犹壮龄。

诵之西湖滨,惊动孤山灵。

翁卷游崆峒,一已烦邮铃。

幸翁良未衰,吾党存典刑。

遥闻曾入郛,谅为韩与丁。

郡斋待且久,几宿涧上亭。

今春少晴时,涧水应泠泠。

归来安稳否,薰风入林坰。

愿言爱玉骨,逍遥卧殊庭。

会面虽未期,忽聚江湖萍。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葛翁小阁

树色对疏棂,横陈一片清。

微风杨叶下,斜日竹稍明。

此老无尘事,双姝亦道情。

客来怜素壁,题句不题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筠州郡庠山亭

一来高处望,远近尽秋容。

秀气归才子,清风属钓翁。

溪晴分别港,山阙见他峰。

独忆凉宵月,无因宿此中。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