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城道中

铁城秋色接西垣,远客还乡易断魂。

霸业可怜燕太子,战楼谁吊汉公孙。

冷烟衰草千家冢,流水斜阳一点村。

慰眼西风犹有物,太行依旧压中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刘因的《遂城道中》,描绘了深秋时节遂城道上的凄凉景象,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首联“铁城秋色接西垣,远客还乡易断魂”,开篇即以“铁城”与“西垣”相接的壮丽秋景,映衬出远行归乡之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也有对人生旅途的无奈与感伤。

颔联“霸业可怜燕太子,战楼谁吊汉公孙”,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英雄豪杰命运的同情与感慨。燕太子与汉公孙,分别代表了战国时期的燕国和汉朝的辉煌与衰败,诗人借以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无奈与惋惜。

颈联“冷烟衰草千家冢,流水斜阳一点村”,进一步渲染了道中的荒凉景象。冷烟衰草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与自然的凋零,千家冢与一点村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历史的变迁与世事的无常。

尾联“慰眼西风犹有物,太行依旧压中原”,在描绘了道中凄凉之景后,诗人笔锋一转,以“西风”与“太行山”为意象,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人悲欢的宽广胸怀。西风虽冷,但仍有生机;太行山虽巍峨,却依然守护着中原大地,寓意着自然与历史的永恒与坚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道中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与自然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避暑玉溪山

风露撩人尽力清,也应知我到禅扃。

秋声满谷有生气,山意带烟成远形。

皎月欲升天失色,白云初出树留青。

他年若访经行处,合有先生避暑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留题山房

灵风缥缈竹花飞,怪石参差树影齐。

壶里有天藏日月,杯中无海饮虹蜺。

松生太古鹤应识,路入白云山尽低。

万里黄尘一回首,微茫烟水意悽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春游

巧稳林亭无四邻,背山向水得天真。

风光正及二三月,童子同来六七人。

十日得閒须小醉,一年最好是深春。

鸟声似向花枝说,曾见无怀有此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夜坐有怀寄故人

几叶疏桐万斛秋,四山清露一窗幽。

高情千古谢安石,壮志平生马少游。

有错真成六州铁,欲还空说大刀头。

悠悠且付天公在,未必苍生待尔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