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齧雪

马饥齧雪渴饮冰,北风卷地来峥嵘。

马悲踯躅人不行,日暮涂远千山横。

我谓行人止叹声,马当勉力无悲鸣。

白沟南望如掌平,十里五里长短亭。

腊雪销尽春风轻,火烧原头青草生。

远客还家红袖迎,乐哉人马归有程。

男儿虽有四方志,无事何须勤远征。

形式: 古风

翻译

马匹饥饿咬雪渴饮冰,北风吹过大地带来隆冬景象。
马儿悲伤,步履蹒跚,行人无法前行,天色渐晚,路途遥远,群山连绵。
我认为行者应止住叹息,马儿应尽力而为,不发出哀鸣。
从白沟南望,视野开阔如手掌般平坦,每隔十里或五里设有驿站。
冬雪消融,春风轻拂,原野上野火烧过的草地又长出新绿。
远方的客人回家时,红袖女子迎接,人马归途,满心欢喜。
男子虽有远大的志向,但无战事时,不必频繁远征。

注释

马:指代马匹。
齧:咬。
峥嵘:形容风势猛烈。
踯躅:犹豫不前。
日暮:傍晚。
涂:道路。
行人:远行的人。
勉力:尽力。
悲鸣:哀鸣。
白沟:古代地名。
如掌平:像手掌一样平坦。
腊雪:冬雪。
销尽:融化完毕。
青草生:新生青草。
红袖:女子的衣袖,象征欢迎。
乐哉:快乐啊。
四方志:远大志向。
勤远征:频繁远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北方冬季行旅图景。诗人以马为视角,通过“马饥齧雪渴饮冰”和“马悲踯躅人不行”,展现了马在严寒中艰难求生的状态,以及行人在日暮时分面对漫长路途的疲惫。诗人劝慰马儿“我谓行人止叹声,马当勉力无悲鸣”,表达了对坚韧精神的赞美。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描述了春天的到来,“腊雪销尽春风轻,火烧原头青草生”,象征着希望与生机。远方的客人归家,有亲人“红袖迎”,画面温馨而欢乐。“乐哉人马归有程”表达了归乡的喜悦,暗示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男儿虽有四方志,无事何须勤远征”作结,传达出一种不必过于奔波劳碌,应享受家庭和安宁的思想。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欧阳修诗歌的婉约与哲理。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丰乐亭小饮

造化无情不择物,春色亦到深山中。

山桃溪杏少意思,自趁时节开春风。

看花游女不知丑,古妆野态争花红。

人生行乐在勉彊,有酒莫负琉璃钟。

主人勿笑花与女,嗟尔自是花前翁。

形式: 古风

书怀

齿牙零落鬓毛疏,颍水多年已结庐。

解组便为闲处士,新花莫笑病尚书。

青衫仕至千钟禄,白首归乘一鹿车。

况有西邻隐君子,轻蓑短笠伴春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书怀感事寄梅圣俞

相别始一岁,幽忧有百端。

乃知一世中,少乐多悲患。

每忆少年日,未知人事艰。

颠狂无所阂,落魄去羁牵。

三月入洛阳,春深花未残。

龙门翠郁郁,伊水清潺潺。

逢君伊水畔,一见已开颜。

不暇谒大尹,相携步香山。

自兹惬所适,便若投山猿。

幕府足文士,相公方好贤。

希深好风骨,迥出风尘间。

师鲁心磊落,高谈羲与轩。

子渐口若讷,诵书坐千言。

彦国善饮酒,百盏颜未丹。

几道事闲远,风流如谢安。

子聪作参军,常跨跛虎鞯。

子野乃秃翁,戏弄时脱冠。

次公才旷奇,王霸驰笔端。

圣俞善吟哦,共嘲为阆仙。

惟予号达老,醉必如张颠。

洛阳古郡邑,万户美风烟。

荒凉见宫阙,表里壮河山。

相将日无事,上马若鸿翩。

出门尽垂柳,信步即名园。

嫩箨筠粉暗,渌池萍锦翻。

残花落酒面,飞絮拂归鞍。

寻尽水与竹,忽去嵩峰巅。

青苍缘万仞,杳蔼望三川。

花草窥涧窦,崎岖寻石泉。

君吟倚树立,我醉欹云眠。

子聪疑日近,谓若手可攀。

共题三醉石,留在八仙坛。

水云心已倦,归坐正杯盘。

飞琼始十八,妖妙犹双环。

寒篁暖凤嘴,银甲调鴈弦。

自制白云曲,始送黄金船。

珠帘卷明月,夜气如春烟。

灯花弄粉色,酒红生脸莲。

东堂榴花好,点缀裙腰鲜。

插花云髻上,展簟绿阴前。

乐事不可极,酣歌变为叹。

诏书走东下,丞相忽南迁。

送之伊水头,相顾泪潸潸。

腊月相公去,君随赴春官。

送君白马寺,独入东上门。

故府谁同在,新年独未还。

当时作此语,闻者已依然。

形式: 古风

书宜城修水渠记后奉呈朱寺丞

因民之利无难为,使民以说民忘疲。

乐哉朱君鄣灵堤,导鄢及蛮兴众陂。

古渠废久人莫知,朱君三月而复之。

沃土如膏瘠土肥,百里岁岁无凶菑。

鄢蛮之水流不止,襄人思君无时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