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宜城修水渠记后奉呈朱寺丞

因民之利无难为,使民以说民忘疲。

乐哉朱君鄣灵堤,导鄢及蛮兴众陂。

古渠废久人莫知,朱君三月而复之。

沃土如膏瘠土肥,百里岁岁无凶菑。

鄢蛮之水流不止,襄人思君无时已。

形式: 古风

翻译

为了百姓的利益,没有什么是难以做到的,让百姓满意,他们就会忘记疲劳。
朱君在鄣灵堤上建功立业,引导鄢地和蛮地的人们开凿了许多水塘。
古老的渠道废弃已久,无人知晓,但朱君仅用三个月就修复了它。
肥沃的土地如同膏脂,贫瘠的土地也变得肥沃,这一带年年丰收,没有灾祸。
鄢蛮之地的水流不断,襄阳的人们对朱君的思念从未停止。

注释

利:利益。
说:满意, 快乐。
鄣灵堤:地名,朱君所建水利工程。
兴众陂:开凿许多水塘。
废久:废弃已久。
复:修复。
膏:肥沃的土地。
瘠土:贫瘠的土地。
凶菑:灾难。
流不止:水流不断。
襄人:襄阳的人们。
无时已:从未停止思念。

鉴赏

这首诗赞扬了朱寺丞在宜城修缮水渠的政绩。诗中提到朱君善于体察百姓需求,兴修水利工程,如鄣灵堤和众陂,使得原本废弃的古渠焕发生机,滋润了贫瘠的土地,保障了百里之地年年丰收,免于灾害。鄢蛮之地的水流不断,象征着朱君的功绩长久流传,襄地之人对他的怀念之情无时不在。诗人欧阳修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朱寺丞造福一方的深深敬意。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书素屏

我行三千里,何物与我亲。

念此尺素屏,曾不离我身。

旷野多黄沙,当午白日昏。

风力若牛弩,飞砂还射人。

暮投山椒馆,休此车马勤。

开屏置床头,辗转夜向晨。

卧听穹庐外,北风驱雪云。

勿愁明日雪,且拥狐貂温。

君命固有严,羁旅诚苦辛。

但苟一夕安,其馀非所云。

形式: 古风

予作归雁亭于滑州后十有五年梅公仪来守是邦因取余诗刻于石又以长韵见寄因以答之

风吹城头秋草黄,仰见鸣雁初南翔。

秋草风吹春复绿,南雁北飞声肃肃。

城下台边桃李蹊,忆初披荒手植之。

雪消冰解草木动,因记鸿雁将归时。

尔来十载空遗迹,飞雁年年自南北。

台倾馀址草荒凉,树老无花春寂历。

东州太守诗尤美,组织文章烂如绮。

长篇大句琢方石,一日都城传百纸。

我思古人无不然,慷慨功名垂百年。

沉碑身后念陵谷,把酒泣下悲山川。

一时留赏虽邂逅,后世传之因不朽。

形式: 古风

升天桧

青牛西出关,老聃始著五千言。

白鹿去升天,尔来忽已三千年。

当时遗迹至今在,隐起苍桧犹依然。

惟能乘变化,所以为神仙。

驱鸾驾鹤须臾间,飘忽不见如云烟。

奈何此鹿起平地,更假草木相攀缘。

乃知神仙事茫昧,真伪莫究徒自传。

雪霜不改终古色,风雨有声当夏寒。

境清物老自可爱,何必诡怪穷根源。

形式: 古风

双井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誇。

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