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鸭篇

春波漾群凫,戏斗每堪玩。宛转回翠吭,缡振文翰。

声兼江雨喧,影逐浦云乱。

唼喋队初交,纷披势将散。

持敌忽同沉,呼俦更相唤。

时陈水槛侧,或聚湖亭畔。

长鸣若贾勇,远奋如追窜。

荷叶触俱翻,菱丝冒齐断。

鱼骇没中流,鸥惊起前岸。

心逾陇雉骄,气压场鸡悍。

海客朝自驱,溪娃晚犹看。

稍欲碍行舟,浑忘避流弹。

苦争应为食,幸胜非因算。

微鸟昧全躯,临川独成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斗鸭篇》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湖面鸭子戏水争斗的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群鸭在春波中游弋、戏斗的活泼画面,它们宛转游动,翠绿的颈项摇曳生姿,叫声与江雨相融,身影与湖云交错,形成一幅动态的画卷。

鸭子们互相追逐,唼喋声此起彼伏,队伍时而聚集,时而分散,仿佛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竞技。它们时而在水边的栏杆旁展示力量,时而聚在湖亭边,叫声高昂,仿佛在挑战对手。荷叶和菱丝在它们的嬉戏中纷纷断裂,鱼儿受惊,鸥鸟惊飞,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形容鸭子们的斗志,比之于山中的雉鸡和战场上的雄鸡,显示出其勇猛和气势。无论是海客还是溪边的孩子,都被这壮观的景象所吸引,甚至船只行进都受到了影响。鸭子们的争斗看似激烈,实则是为了觅食,胜利并非出于深思熟虑,而是出于本能。

最后,诗人感叹这些小鸟为了生存,竟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全然不顾自身的安危。整首诗寓言性强,既有对自然生态的描绘,也蕴含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存竞争的深沉感慨。

收录诗词(921)

高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字:季迪
  • 号:槎轩
  • 籍贯:江苏苏州
  • 生卒年:1336-1373

相关古诗词

慧聚寺次张祐韵

烟敛城初出,朝来野欲吞。

危樵缘磴角,倦衲憩松根。

刹表藏林寺,钟闻隔海村。

画龙飞去久,空掩殿堂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言公井

寥寥武城宰,遗井虞山阴。

千载汲未竭,九仞功应深。

艺囿自可灌,道源谁复寻。

弦歌听已歇,瓶绠看还沉。

无为渫弗食,恻恻起叹音。

一瓢乐未改,庶几回也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偃松行

龙门西冈魏公祠,祠前有松多古枝。

长身蜿蜒横数亩,巨石作枕相撑持。

春泥半封朽死骨,冻藓全聚皴生皮。

无心昂耸上霄汉,偃仰独向荒山垂。

蛰雷振岳撼不动,一载一梦醒何迟。

政如卧龙未起日,深意有待风云期。

太湖月出照夜魄,天峰雪积埋寒姿。

涛声时吼若鼾息,野老惊起山僧疑。

左仰右屈各异态,天自出巧非人为。

画师安能把笔写,稚子岂敢操斤窥。

杜陵枯楠已憔悴,蜀相老柏非瑰奇。

何如此树怪且寿,呵卫定想烦灵祇。

不知已阅几人代,游客过尽今存谁。

明堂屡兴不见取,得全正爱同支离。

我尝来观忍遽反,醉坐其上高吟诗。

葛陂筇竹亦腾化,神物终去可久羁。

何当一叱使飞起,载我万里游天池。

他年还访旧城郭,正是白鹤归来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咏残灯和杨孟载

凝寒结重晕,逼曙零孤朵。

膏空逐漏水,焰在同炉火。

恋影未成眠,更就余光坐。

形式: 古风 押[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