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景彝对月

萧萧风雨变凉意,索索晚云开斗晴。

已洗浮埃天外静,忽生圆月树头明。

草根虫穴吟来久,屋角星河落更清。

我愧西垣侍臣比,景寒霜鬓两三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风雨声中透着凉意,傍晚的云层散开露出晴空。
天空洗净尘埃,显得格外宁静,忽然间明亮的圆月挂上树梢。
虫鸣从草根下的洞穴传来,夜深时分,屋角的星光更加清澈。
我感到惭愧,作为宫中的侍臣,如同秋霜染白了两鬓几茎头发。

注释

萧萧:形容风雨声。
风雨:自然现象。
凉意:寒冷的感觉。
索索:形容晚云移动。
斗晴:争斗晴朗的天空。
浮埃:灰尘。
天外静:天空的宁静。
圆月:明亮的满月。
树头明:月亮挂在树梢。
草根虫穴:草丛中的昆虫洞穴。
屋角星河:屋檐下的星空。
侍臣:宫廷官员。
景寒:景色寒冷。
霜鬓:白发如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次韵和景彝对月》,描绘了秋夜风雨过后,月出云开的景象。首句“萧萧风雨变凉意”写出了风雨过后天气转凉的细微感受,"索索晚云开斗晴"则描绘了傍晚时分乌云散去,天空逐渐放晴的动态画面。接着,“已洗浮埃天外静”表现了雨后天空的清澈宁静,"忽生圆月树头明"则点出明亮的圆月升起,给夜晚带来光明。

诗人通过“草根虫穴吟来久,屋角星河落更清”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月光洒在大地上的宁静与祥和,虫鸣与星光交相辉映,显得格外清幽。最后,诗人以“我愧西垣侍臣比,景寒霜鬓两三茎”收尾,表达了自己面对这宁静美好的月夜,感叹岁月流逝,自己年华老去,比起宫廷侍臣略显落寞,流露出淡淡的自谦和人生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情感的抒发。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次韵和景彝闰腊二十五日省宿

君尝编史似吴兢,又值甘泉马踏冰。

重腊雪花方漫漫,宿厅书架自层层。

桉头美酒初温火,帘底微风欲动灯。

永夜未眠钟已发,此心閒寂似高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次韵和景彝省闱宿斋二首(其二)

新月斜光依约见,夜蝉高树有时鸣。

曲眉不想西家样,馁腹还思二子清。

迭代物华何足较,古今荣辱岂须惊。

静来应觉能閒少,人事区区逐日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和景彝省闱宿斋二首(其一)

昼日南宫雨后凉,斋严官重静于常。

庭前斗雀堕还起,栏下秋花落自香。

看尽云容天漏碧,读残书帙卷披黄。

九衢尘土莫能到,萧瑟微风叶响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和韩子华内翰于李右丞家移红薇子种学士院

红薇花树小扶疏,春种秋芳赏爱馀。

丞相旧园移带土,侍臣清署看临除。

薄肤痒不胜轻爪,嫩干生宜近禁庐。

此地结根千万岁,联华荣莫比茅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