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景彝省闱宿斋二首(其一)

昼日南宫雨后凉,斋严官重静于常。

庭前斗雀堕还起,栏下秋花落自香。

看尽云容天漏碧,读残书帙卷披黄。

九衢尘土莫能到,萧瑟微风叶响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白天南宫雨后清凉,斋戒严谨官员宁静如常。
庭院前鸟雀争斗落下又飞起,栏杆下的秋花独自飘落散发香气。
观赏着天空云彩的碧绿,翻阅着书籍直到黄色封面显露。
喧嚣的街道尘土无法侵入,只有萧瑟微风吹过,落叶在回廊中作响。

注释

昼日:白天。
南宫:古代宫殿名。
雨后:雨后的。
斋严:斋戒严谨。
官重:官员地位重要。
静于常:比平时更加宁静。
斗雀:争斗的麻雀。
栏下:栏杆下。
秋花:秋天的花朵。
自香:自然散发香气。
云容:云彩的形态。
天漏碧:天空的碧绿色。
书帙:书卷。
卷披黄:书卷翻到黄色封面。
九衢:繁华的街道。
尘土莫能到:尘土无法到达。
萧瑟:冷清、寂静。
微风叶响廊:微风吹过,落叶在走廊中发出声音。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雨后南宫(可能是皇宫或官署)的宁静景象。诗人梅尧臣在斋戒期间,感受到与日常不同的清凉与寂静。庭前的麻雀在雨后活跃地跳跃,栏下的秋花虽落犹香,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他静静地欣赏着天空如洗,碧云悠悠,沉浸在阅读中,书卷翻动间泛黄的纸页散发出淡淡书香。身处这清幽之地,远离尘世喧嚣,只有萧瑟微风吹过,带起廊檐下的落叶声,构成了一幅静谧而雅致的画面。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学问的沉醉。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次韵和韩子华内翰于李右丞家移红薇子种学士院

红薇花树小扶疏,春种秋芳赏爱馀。

丞相旧园移带土,侍臣清署看临除。

薄肤痒不胜轻爪,嫩干生宜近禁庐。

此地结根千万岁,联华荣莫比茅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和酬刁景纯春雪戏意

雪与春归落岁前,晓开庭树有馀妍。

杨花扑扑白漫地,蛱蝶纷纷飞满天。

胡马嘶风思塞草,吴牛喘月困沙田。

我贫始觉今朝富,大片如钱不解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和酬裴寺丞喜子修书

唐宋典册竟骈罗,汉诏重令与削磨。

古圣规模犹可法,众贤驰骋必无蹉。

既除太史来为尹,遂用非才往补讹。

代匠只忧伤手甚,君宜怜我不遑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次韵景彝三月十六日范景仁家同饮还省宿

种桃依竹似仙家,邀对春风共泛霞。

席上未观双舞凤,城头已觉聚啼鸦。

匆匆跨马人归省,羃羃生烟树敛花。

稚子候门知我醉,东方明月照扉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