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使君罢新定移出东馆(其二)

祖筵四面烟花合,江馆深冬归思长。

火旆画旗风焰焰,橘洲渔舍浪茫茫。

听歌几入红兰榭,坐隐频升白玉堂。

今数不如沙碛雁,天边一一得随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使君从新定调任至东馆时的情景与心境。首句“祖筵四面烟花合”,以烟花比喻离别宴席的热闹与繁华,暗示了宋使君离开旧地时的不舍与依恋。接着,“江馆深冬归思长”点明了时节与地点,深冬的江馆中,宋使君心中充满了对归家的思念。

“火旆画旗风焰焰,橘洲渔舍浪茫茫”两句,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展现了江面上的景象。火旆与画旗在风中摇曳,火焰般的旗帜映照着江面,而橘洲上的渔舍则在茫茫的波浪中显得渺小而遥远,这种景象既壮丽又孤独,反映了宋使君内心的复杂情感。

“听歌几入红兰榭,坐隐频升白玉堂”两句,运用了典故和意象,红兰榭和白玉堂分别象征着歌舞的欢愉之地和高雅的居所,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宋使君在新环境中既享受了短暂的欢愉,也感受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最后,“今数不如沙碛雁,天边一一得随阳”以雁群南飞为喻,表达了宋使君对于自由与回归的渴望。雁群能够随心所欲地飞翔到温暖的南方,而他却只能在官场的束缚中挣扎,无法自由地追求心中的理想与温暖。

整首诗通过对场景、情感和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宋使君在调任过程中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去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自由与回归的深深渴望。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寄杭州宋使君

一自双旌下钓台,望风吟苦冻云开。

即归紫闼天非远,犹忆乌龙首独回。

高节似僧僧共坐,暮潮如雪雪中来。

应知新定苍生泪,洒向东风祝上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游严陵钓台

雪浪皑皑万古情,岸边台占子陵名。

一时大器天将与,数尺渔竿谁不擎。

危榭高碑镌籀字,沧洲老鹤识先生。

游人到此慵归去,庭树孤猿有好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新定江边作

江边山顶深秋时,身閒潇洒心无为。

石头青草取次坐,松风竹风撩乱吹。

数声好鸟来依我,一点征帆去是谁。

惆怅古贤何处在,潺潺夕照满江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轩辕先生归罗浮山

玉房花洞接三清,谩指罗浮是去程。

龙马便携筇竹杖,山童常使茯苓精。

曾教庄子抛卑吏,却唤轩皇作老兄。

再见先生又何日,只应频梦紫金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