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其三)

我爱仙居好,园池日退居。

驯禽来鹤鹤,野水进徐徐。

草树通樵采,桑麻有老锄。

犹言民未乐,更待寝刑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我热爱仙居这个地方,每天都选择在这里隐居。
驯养的鸟儿飞来,野鸭们也悠闲地游入池塘。
草地树木允许樵夫砍柴,农田里的桑麻由老农用锄头照料。
我还在说人民还未真正快乐,还需要等待更多公正的法律出台。

注释

我:主语,指代说话者。
爱:喜爱,表示对仙居的情感。
仙居:地名,可能是一个理想化的居住环境。
日:每天。
退居:隐居,远离尘世。
驯禽:被驯服的鸟类。
鹤:一种高雅的鸟类。
野水:野外的水流,如湖泊或溪流。
进徐徐:缓缓地进入,形容水流动的缓慢。
草树:指田野中的植物。
樵采:砍柴和采集,指农业活动。
桑麻:桑树和麻,古代常用作物。
老锄:年长的农夫使用的锄头。
犹言:还可以说,进一步表达。
民:百姓。
未乐:尚未真正快乐。
寝:停止,这里指废除。
刑书:法律条文,指不公正的法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仙居的喜爱与理想化的田园生活。首句“我爱仙居好”,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仙居环境的赞美之情。接下来的“园池日退居”暗示了诗人愿意在此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享受宁静的日子。

“驯禽来鹤鹤,野水进徐徐”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仙居的和谐与自然,鹤鸟自由飞翔,溪水缓缓流淌,展现出一种恬静而生机盎然的画面。

“草树通樵采,桑麻有老锄”进一步描绘了农耕生活的场景,樵夫在草木间劳作,农人持锄照料桑麻,显示出田园生活的质朴与自给自足。

最后两句“犹言民未乐,更待寝刑书”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福祉的关注,他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民能够真正得到快乐,社会安宁,因此期待公正的法律得以实施,减少刑罚。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仙居的田园风光,以及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体现了宋代士大夫的儒家情怀。

收录诗词(187)

陈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其二)

我爱仙居好,安民去百奸。

诚心虽照物,政体昧循环。

喜有纲条立,惭无教令颁。

三年忧且病,王事岂能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其一)

我爱仙居好,临民必以诚。

簿书无日暇,狱讼积年生。

百疾求箴补,千钧待准平。

嗟予不如古,斯道未能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通判九月望日始见菊花二首(其二)

灼灼秋英缀露华,白衣不见日空斜。

细看未减重阳泪,更晚犹胜二月花。

城里好山何处寺,门前多竹甚人家。

直须载酒频来赏,莫为衰迟便感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通判九月望日始见菊花二首(其一)

月满霜飞菊始华,幽丛冷落带烟斜。

篱边过却重阳酒,泽畔谁怜野草花。

湖学先生归解组,安州司户老居家。

皆因晚节无人用,陨涕临风为尔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