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其三)与客湖上饮归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

萧萧疏雨乱风荷。微云吹散,凉月堕平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

无人能唱采莲歌。小轩敧枕,檐影挂星河。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翻译

没有看到鱼儿跃出弯曲的港湾,我特意来到湖边。
稀疏的雨声打乱了荷花在风中的摇曳。微风吹散了云彩,凉月沉入平静的水面。
喝下一杯白酒后我独自醉倒,回家时披头散发,步履蹒跚。
没有人能唱起采莲的歌谣。我在小屋中斜倚枕头,屋檐下的光影映照着星空。

注释

跳鱼:跃出水面的鱼。
曲港:弯曲的水港。
湖边:湖泊旁边。
经过:特意路过。
萧萧:形容雨声或风声凄凉。
疏雨:稀疏的雨点。
乱风荷:风雨中摇摆的荷花。
微云:淡淡的云彩。
凉月:清凉的月亮。
堕平波:沉入平静的水面。
白酒:清酒。
径醉:直接醉倒。
散发:披头散发。
婆娑:形容步态不稳。
无人:没有别人。
唱采莲歌:唱起采莲的歌曲。
小轩:小屋。
敧枕:斜倚枕头。
檐影:屋檐的阴影。
星河:银河。

鉴赏

这首词作是叶梦得的《临江仙·其三与客湖上饮归》,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切表达。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 这两句通过对湖面生动景象的描写,展现出诗人独自漫步湖畔,感受着自然之美的意境。

"萧萧疏雨乱风荷。微云吹散,凉月堕平波。" 这四句词采用了“萧萧”和“微云”的细腻笔触,以“疏雨”、“风荷”、“凉月”、“平波”等意象,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湖上秋夜景色。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无人能唱采莲歌。小轩敧枕,檐影挂星河。" 这六句则流露出诗人的感慨与孤独,他在湖上饮酒,稍有醉意,但心中却难以释怀。归途中的散发婆娑,反映了内心的忧郁与不平。而“无人能唱采莲歌”则透露诗人对于古代才女采莲女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缺乏知音的感慨。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躺在小轩车上,枕着檐部,看着檐影中的星河,表达了他与自然的融合以及内心的宁静。

这首词通过对湖光山色、风雨月夜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的感受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于自然的情怀。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南乡子(其三)癸卯,种梅于西岩,地瘦难立,石间无花开。今岁十一月,辄先开数枝,喜之,为赋

山畔小池台。曾记幽人著意栽。

乱石参差春至晚,徘徊。素景冲寒却自开。

绝绝照琼瑰。孤负芳心巧剪裁。

应恐练裙惊缟夜,残杯。且放疏枝待我来。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押[灰]韵

南乡子(其二)自后圃晚步湖上

小院雨新晴。初听黄鹂第一声。

满地绿阴人不到,盈盈。一点孤花尚有情。

却傍水边行。叶底跳鱼浪自惊。

日暮小舟何处去,斜横。冲破波痕久未平。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南乡子(其一)池亭新成晚步

浅碧蘸鳞鳞。照眼全无一点尘。

百草千花都过了,初新。翠竹高槐不占春。

歌啸堕纶巾。午醉醒来尚欠伸。

待得月明归去也,青蘋。更有凉风解送人。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押[真]韵

南歌子.是日微雨,过午而霁,晚遂月出,次刘无言韵

雨惜山容敛,云矜棹影开。忽看霁色射林隈。

为问湖亭清影、为谁来。尽洗归时路,重倾醉后杯。

未应霜雪遽相催。留得佳期犹在、共徘徊。

形式: 词牌: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