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郑驸马林亭

东园连宅起,胜事与心期。

幽洞自生药,新篁迸入池。

密林行不尽,芳草坐难移。

石翠疑无质,莺歌似有词。

莎台高出树,藓壁净题诗。

我独多来赏,九衢人不知。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东园与住宅相连,美景与我的心意相约。
幽深的洞穴自然生长药材,新竹丛生环绕着水池。
茂密的树林走不完,芳香的草地让人难以离开。
石的颜色翠绿得仿佛没有实体,黄莺的歌声似乎有歌词。
莎草搭建的平台高过树木,干净的苔藓墙上刻满了诗句。
只有我独自频繁前来欣赏,街头巷尾的人们却不知道这里。

注释

东园:指园林。
宅:住宅。
胜事:美好的事情。
心期:内心的期待。
幽洞:深邃的洞穴。
生药:自然生长的药物。
新篁:新生的竹子。
迸入:突然进入。
密林:茂密的森林。
芳草:香气四溢的草。
难移:难以移动。
石翠:翠绿的石头。
无质:仿佛没有实体。
莺歌:黄莺的歌声。
似有词:似乎有歌词。
莎台:用莎草搭建的平台。
高出树:高于树木。
藓壁:长满苔藓的墙壁。
题诗:题写诗句。
多来赏:频繁前来欣赏。
九衢:繁华的街道。
人不知:人们不知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幽静的园林景色,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喜爱。开篇“东园连宅起,胜事与心期”表明诗人在东园这一连绵的住宅前,有着自己的美好预期和期待。“幽洞自生药,新篁迸入池”则形象地描写了园中隐藏的洞穴自然生成药材,而新挖的水渠流入池塘,展现出园林的自然与人工的和谐共存。

“密林行不尽,芳草坐难移”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密林中漫步,不愿离开的意境,以及在芳草如茵之处静坐,感到时光难以流逝的情怀。“石翠疑无质,莺歌似有词”则是对园中石头和鸟鸣声的描写,诗人感受到石头清新而不露痕迹,仿佛没有瑕疵,而鸟儿的歌唱似乎含有深意。

“莎台高出树,藓壁净题诗”这一句,则是对园中沙地台地高耸于树木,以及墙壁上覆盖着青苔,清洁到可以在其上书写诗篇的描绘。最后,“我独多来赏,九衢人不知”表达了诗人独自频繁来到这里欣赏这份美景,而市井中的人们却不知道这裡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园林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情怀。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题宣义池亭

春入池亭好,风光暖更鲜。

寻芳行不困,逐胜坐还迁。

细草乱如发,幽禽鸣似弦。

苔文翻古篆,石色学秋天。

花落能漂酒,萍开解避船。

暂来还愈疾,久住合成仙。

迸笋支阶起,垂藤压树偏。

此生应借看,自计买无钱。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赠卢大夫将军

将军身在城,讵得虏尘清。

酿酒邀闲客,吟诗直禁营。

苍鹰春不下,战马夜空鸣。

碣石应无业,皇州独有名。

上山嫌䯗重,拔剑叹衣生。

公议今如此,登坛到即行。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赠张籍太祝

绝妙江南曲,凄凉怨女诗。

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

飞动应由格,功夫过却奇。

麟台添集卷,乐府换歌词。

李白应先拜,刘祯必自疑。

贫须君子救,病合国家医。

野客开山借,邻僧与米炊。

甘贫辞聘币,依选受官资。

多见愁连晓,稀闻债尽时。

圣朝文物盛,太祝独低眉。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从军行

滥得进士名,才用苦不长。

性癖艺亦独,十年作诗章。

六义虽粗成,名字犹未扬。

将军俯招引,遣脱儒衣裳。

常恐虚受恩,不惯把刀鎗。

又无远筹略,坐使虏灭亡。

昨来发兵师,各各赴战场。

顾我同老弱,不得随戎行。

丈夫生世间,职分贵所当。

从军不出门,岂异病在床。

谁不恋其家,其家无风霜。

鹰鹘念搏击,岂贵食满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