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

才年七岁便从师,犹说辞家学佛迟。

新斸松萝还不住,爱寻云水拟何之。

孤溪雪满维舟夜,叠嶂猿啼过寺时。

鸟道泷湫悉行后,岂将翻译负心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他才七岁就跟随老师学习,还说离开家去学佛太迟。
新挖的松萝树丛中他都不停留,热爱寻找云雾缭绕的山水,下一步要去哪里呢。
独自在夜晚的溪边,雪覆盖了小船,山谷中的猿猴叫声穿越寺庙时。
即使是鸟儿飞过的险峻瀑布他也都走过,怎能违背初衷呢。

注释

才:刚刚。
年:年龄。
七岁:七岁的时候。
便:就。
从师:跟随老师学习。
犹:还。
辞家:离开家。
学佛迟:认为去学佛太晚。
新斸:新近挖掘。
松萝:松树和常青藤。
还不住:不停留。
云水:云雾缭绕的山水。
拟何之:打算去哪里。
孤溪:孤独的小溪。
雪满:覆盖着雪。
维舟:系舟。
叠嶂:重叠的山峰。
过寺时:当猿猴叫声传来时。
鸟道:只有鸟儿能飞过的道路。
泷湫:瀑布。
悉行后:都走过了。
岂:怎么。
负心期:违背自己的初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七岁便离开家庭去学佛的僧侣形象,展示了他对佛法的渴望和追求。诗中的“犹说辞家”表明他即使年幼也已经有了坚定的志向,“学佛迟”则透露出一种迫切感。

接下来,“新斸松萝还不住,爱寻云水拟何之”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僧侣对于更高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这里的“新斸松萝”可能指的是新修剪下的松枝,用以比喻佛法的修习;而“爱寻云水拟何之”则表明他对超脱世俗、达到精神自由状态的渴望。

在“孤溪雪满维舟夜,叠嶂猿啼过寺时”这两句中,诗人通过描绘一个静谧而神秘的夜晚场景,突出了僧侣独自修行的情境。“孤溪雪满”营造出一幅幽深雪地的画面,“维舟夜”则增加了时间的氛围;“叠嶂猿啼过寺时”则通过猿啼的声音,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最后两句“鸟道泷湫悉行后,岂将翻译负心期”,诗人借助山间小径和溪流的形象,表达了对僧侣修行道路的理解和赞赏。这里的“鸟道”指的是鸟类所经之路,比喻僧侣修行的路径不为世人所知;“泷湫悉行后”则强调了僧侣坚持不懈的精神状态;“岂将翻译负心期”则可能是在表达对僧侣能够坚守初衷、不辜负自己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僧侣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法追求者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收录诗词(209)

黄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 字:文江
  • 籍贯: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
  • 生卒年:840~911

相关古诗词

钟陵故人

滕王阁下昔相逢,此地今难访所从。

唯爱金笼贮鹦鹉,谁论铁柱锁蛟龙。

荆榛翠是钱神染,河岳期须国士钟。

一箸鲈鱼千古美,后人终少继前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闺怨

妾家五岭南,君戍三城北。

雁来虽有书,衡阳越不得。

别久情易料,岂在窥翰墨。

塞上无烟花,宁思妾颜色。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闺怨

寸心杳与马蹄随,如蜕形容在锦帷。

江上月明船发后,花间日暮信回时。

五陵夜作酬恩计,四塞秋为破虏期。

待到乘轺入门处,泪珠流尽玉颜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旅怀

未吃金丹看十洲,乃将身世作仇雠。

羁游数地值兵乱,宿在孤城闻雨秋。

东越云山却思隐,西秦霜霰苦频留。

他人折尽月中桂,惆怅当年江上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