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和王汝弼清明感兴韵》由明代诗人王佐(汝学)所作,描绘了诗人对清明时节的感慨与思考。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深刻领悟,以及对故乡与自然之美的深情回忆。
首句“清晨强饮莫悲歌”,诗人以清明节清晨为背景,劝慰自己在面对生命流逝时,应坚强面对,不应沉溺于悲伤之中。次句“双眼方明鬓未皤”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的清醒认知,虽已年华渐逝,但内心依然明亮,未被岁月的沧桑所侵蚀。
“新火且随燕序改,素衣何患洛尘多。”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新火象征着新生与希望,随着季节更迭,旧事物终将过去,而新事物必将到来。素衣代表纯净与简朴,即使在繁华如洛城的尘世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简朴也无需担忧。
“寻常插柳非吾事,痴癖翻芸任夙魔。”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坚持与自我认同。插柳是传统习俗,象征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期盼,但并非诗人的日常之事。相反,他愿意沉浸在书籍(芸)的世界中,让痴迷与过往的困扰自由地流淌,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情趣。
最后,“故里松楸仍昨梦,一丘烟雨正娑婆。”这两句将思绪拉回故乡,松楸是故乡的象征,昨梦则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在烟雨蒙蒙的一丘之地,诗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记忆的地方,感受到了故乡的温暖与宁静。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也有对自然与故乡的深深眷恋,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