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至境心为造化功,一枝青竹四弦风。
寥寥双耳更深后,如在缑山明月中。
诗中的“至境心为造化功”表达了诗人通过音乐来寄寓自己的高尚情操和精神追求。"一枝青竹四弦风"则是用琴比喻,形象地描绘出琴声清新脱俗,如同清风拂面般自然而生动。
接下来的“寥寥双耳更深后”表现了诗人在深夜静听琴音的场景,寥寥指的是稀疏、微小的声音,而“更深后”则强调了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宁静。最后,“如在缑山明月中”则是将这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比喻成仿佛置身于缑山之巅,沐浴在清澈的月光之中,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琴声的描写和夜静听音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洁,以及他对于艺术境界的追求。
不详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秋水莲花三四枝,我来慷慨步迟迟。
不决浮云斩邪佞,真成龙去拟何为。
鬼气苍黄棘叶红,昔时人血此时风。
相怜极目无疆地,曾落将军一阵中。
小谢清高大谢才,圣君令泰此方来。
一从到后常无事,铃阁公庭满绿苔。
红锦帐中歌白雪,乌皮几畔抚青英。
不知何物为心地,赛却澄江彻底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