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东阳临岐上杜使君七首(其一)

小谢清高大谢才,圣君令泰此方来。

一从到后常无事,铃阁公庭满绿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小谢才华横溢,大谢清高出众,圣明的君主使这里呈现出太平气象。
自从他来到这里之后,一直平静无事,官署庭院都长满了青苔。

注释

小谢:指谢朓,南朝著名诗人。
大谢:指谢灵运,与小谢同为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
圣君:指有道明君。
令泰:指国家安定,社会和谐。
铃阁:古代官署中的小楼,多用于值班或休息。
公庭:官署的庭院。
绿苔:象征长久无人打理,环境荒凉。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名为《归东阳临岐上杜使君七首(其一)》。诗中的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胸襟和情感。

"小谢清高大谢才,圣君令泰此方来。"

这两句是对被贬官员的情形进行描写。"小谢"和"大谢"很可能指的是不同姓氏的士人,他们或许因才能之大小而遭受不同的待遇。"清高"与"才"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评价标准的批判态度。"圣君令泰此方来"表达了对统治者期望其带来和平与安宁的一种期待。

"一从到后常无事,铃阁公庭满绿苔。"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闲适、超脱的生活状态。"一从到后常无事"表明诗人在归隐之后,便远离了世俗纷扰,过上了平静无忧的日子。而"铃阁公庭满绿苔"则是对这种平静生活环境的一种描绘,"铃阁"可能指的是官署的建筑,而"公庭"则是公共场所。这些地方由于长时间无人打理,已被野草和青苔所覆盖,显现出一种荒废与安宁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同时也隐含着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态度。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归东阳临岐上杜使君七首(其二)

红锦帐中歌白雪,乌皮几畔抚青英。

不知何物为心地,赛却澄江彻底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归东阳临岐上杜使君七首(其三)

谁报田中有黑虫,一家斋戒减仙容。

分忧若也皆如此,天下家家有剩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归东阳临岐上杜使君七首(其四)

忧民心切出冲炎,禾稼如云喜气兼。

林下闲人亦何幸,也随旌旆到银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归东阳临岐上杜使君七首(其五)

方恐狱中桃树出,忽闻枯木却生烟。

褚祥为郡曾如此,却恐当时是偶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