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寂寂松门竟日閒,更无金锁与玄关。
时人欲识南明路,过得溪来便上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寂寂松门竟日閒",画出了一幅幽静的山门景象,时间在这里似乎凝固了,只剩下松门的寂寂声响起。"更无金锁与玄关",则进一步强调这是一种解脱和自由的生活,没有世俗的束缚。
接着,诗人写道:"时人欲识南明路",这里的"时人"可能指寻求心灵寄托之人,他们渴望找到通往内心世界的路径——"南明路"。而"过得溪来便上山",则提供了一种方法或者说是一种引导:跨过那阻隔现实与精神世界的溪流,就能登上指向更高境界的山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心灵追求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寻找内在平静的向往。
不详
忆侍大人江北去,却从伯父野堂回。
争知二老轻凋谢,岁晚扁舟一个来。
贪忙安得似偷闲,日日红尘倦往还。
买得小舟真似叶,败荷丛底看孤山。
东关白塔何由见,异日曾惊堠子频。
千顷波涛风雨里,夜深孤载一愁人。
为云为雨话头长,十二峰前事渺茫。
尽道翠眉愁未展,不应犹忆楚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