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德升大光

君王优诏起群公,也寘樵夫尺一中。

易著青衫随世事,难将白发犯秋风。

共谈太极非无意,能系苍生本不同。

却倚紫阳千丈岭,遥瞻黄鹄九霄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君王下达优美的诏书,连樵夫在内的众人皆受恩泽。
他身着青衫随世俗变迁,但白发却难以抵挡秋风的侵袭。
他们共同谈论太极并非无心之举,而是为了百姓的福祉而有所不同。
他倚靠紫阳山那千丈高峰,遥望东方的黄鹄飞翔在九天之上。

注释

君王:皇帝。
优诏:优美的诏书。
寘:给予。
樵夫:打柴的人。
尺一:古代官府文书的尺寸,这里指诏书。
易著:轻易换上。
青衫:古代官员的低级官服。
世事:世间事务,指社会变化。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概念,代表宇宙的本源。
非无意:并非偶然或无目的。
苍生:百姓,民众。
本不同:本质不同,有责任感。
紫阳:地名,可能指紫阳山。
千丈岭:极高的山岭。
黄鹄:古时的大雁,象征高飞。
九霄:九重天,极高的天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所作的《寄德升大光》,主要表达了对友人德升的赞扬和对其高尚品格的敬仰。首句“君王优诏起群公”描绘了君王对德升的特别提拔,显示出其非凡的地位;“也寘樵夫尺一中”则强调了德升即使出身平凡,也能得到重用,体现了公正无私的人格魅力。

“易著青衫随世事”写德升处世淡然,无论身份如何变化,都能顺应时势,从容应对;“难将白发犯秋风”则以白发象征岁月的沧桑,表达他对人生的坚韧和不屈。“共谈太极非无意,能系苍生本不同”两句,赞美德升胸怀天下,关注民生,有深远的治国理念。

最后,“却倚紫阳千丈岭,遥瞻黄鹄九霄东”描绘了德升高洁的人格如同倚立在高山之巅,志向远大,如同黄鹄直冲云霄,寄寓了诗人对德升未来的期望和对他的景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德升的仕途经历和高尚品质,展现了诗人对其人格的深深敬佩和对友情的真挚情感。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康州小舫与耿伯顺李德升席大光郑德象夜语以更长爱烛红为韵得更字

万里衣冠京国旧,一船风雨晋康城。

灯前颜面重相识,海内艰难各饱更。

天阔路长吾欲老,夜阑酒尽意还倾。

明朝古峡苍烟道,都送新愁入橹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得长春两株植之窗前

乡邑已无路,僧庐今是家。

聊乘数点雨,自种两丛花。

篱落失秋序,风烟添岁华。

衰翁病不饮,独立到栖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得张正字诗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

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

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

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得席大光书因以诗迓之

十月高风客子悲,故人书到暂开眉。

也知廊庙当推毂,无奈江山好赋诗。

万事莫论兵动后,一杯当及菊残时。

喜心翻倒相迎地,不怕荒林十里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