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深山图

争日分烟,草木昭晦。寒吹暄肃,风泉斯籁。

壁岸无阶,衡庐若对。石走波停,缓急时会。

崎岖抵触,两存无碍。寻梁契集,坦步人外。

谁谓山空,中有啸欬。往来非无,灭迹轻霭。

辟彼禽鱼,丛渊之内。匪莫能图,耻躬不逮。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静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和谐共生。首句“争日分烟,草木昭晦”以日光与烟雾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光影变幻,暗示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界的变化无常。

接着,“寒吹暄肃,风泉斯籁”两句,通过寒风与暖风、泉水的声响,展现了四季更迭中的自然韵律,以及自然界中声音的美妙与和谐。这种对比与融合,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寓意着生命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与成长。

“壁岸无阶,衡庐若对。石走波停,缓急时会。”这几句描绘了深山中的独特地貌和水流的动态,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并存的美。壁岸的峭立与平缓的流水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自然界的刚柔并济,同时也暗示了人在面对自然时的敬畏与顺应。

“崎岖抵触,两存无碍。寻梁契集,坦步人外。”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间小径的曲折与通达,以及人在自然中的探索与发现。通过“寻梁契集”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与和谐共处的愿望。

“谁谓山空,中有啸欬。往来非无,灭迹轻霭。”这两句则揭示了深山中的生机与活力,即使表面看似空寂,实际上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与声音。同时,也暗示了人在自然中的足迹虽短暂,但心灵的触动却能超越时空,留下深远的影响。

最后,“辟彼禽鱼,丛渊之内。匪莫能图,耻躬不逮。”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探索精神,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肯定与追求。诗人通过描绘深山中的禽鸟、鱼类等生物,强调了自然界万物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和谐共生,同时也鼓励人们勇于探索未知,不畏困难,追求内心的满足与成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山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探索与自我实现的积极态度。

收录诗词(43)

钟惺(明)

成就

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经历

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

  • 字:伯敬
  • 号:退谷
  • 籍贯: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
  • 生卒年:1574~1624

相关古诗词

田野

萧萧田野,矫矫修林。旸雨夜涤,山气朝深。

婆娑一室,有觞有琴。弄琴衔觞,爰写我心。

田野萧萧,修林矫矫。村静鸣鸡,天长归鸟。

明月宵盈,轩墀净皎。偶影其间,群象载悄。

迢迢星宇,夜境其幽。虫声喓喓,若或相求。

园列静□,杂籁交流。我思君子,饥劬曷酬。

良夜有灿,良辰有撰。霞冠鲜姿,飙回馀善。

与子游般,期罔或倦。岂无他人,怀我亲串。

形式: 四言诗

题曹元芝山川卷子

绿树苍苍,白石粼粼。闲云野鹤,山高水深。

结庐独处,中有幽人。晏然不事,鹿处为群。

春日鸟鸣,其气氤氲。载往载来,以酌以斟。

扁舟明月,孤棹长吟。湘兰九畹,花可为茵。

丹经玉术,延寿万年。笑彼人士,牢役风尘。

安知空谷,鸾凤之音。

形式: 四言诗

赋得威仪棣棣二章

雒水之濡,有马负图。云章炳炳,洵美且都。

盍亦觏止,君子之符。岐山之阳,有凤言翔。

瞻顾容与,鸣于高冈。盍亦觏止,君子之章。

形式: 四言诗

山居诗(其六)

碧天寒已深,晚露树沾濡。

鸣蝉诉夕阳,不道秋风急。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