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霅水碧悠悠,西亭柳岸头。
夕阴生远岫,斜照逐回流。
此地动归思,逢人方倦游。
吴兴耆旧尽,空见白蘋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景的山水画面。开篇“霅水碧悠悠,西亭柳岸头”两句,以柔和的笔触勾勒出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和生长在河岸边的柳树,给人以静谧与安详之感。
接下来的“夕阴生远岫,斜照逐回流”两句,则描写了傍晚时分,山岫间渐渐笼罩上一层薄薄的云雾,阳光透过云层斜射下来,与河水相互辉映,显得分外温婉。
诗人在这静美的景色中产生了思乡之情,“此地动归思,逢人方倦游”表达了他对于远方家园的渴望和对眼前旅途的疲惫。最后两句“吴兴耆旧尽,空见白蘋州”则是说诗人在这次旅行中,再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地方,只剩下那些繁盛一时如今已成往事的遗迹,以及那茫茫的白苇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乡愁和旅途中的孤独感受。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起得幽亭景复新,碧莎地上更无尘。
琴书著尽犹嫌少,松竹栽多亦称贫。
药酒欲开期好客,朝衣暂脱见闲身。
成名同日官连署,此处经过有几人。
襄阳南郭外,茅屋一书生。
无事焚香坐,有时寻竹行。
画苔藤杖细,踏石笋鞋轻。
应笑风尘客,区区逐世名。
古寺临坛久,松间别起堂。
看添浴佛水,自合读经香。
爱养无家客,多传得效方。
过斋长不出,坐卧一绳床。
蛮藤剪为杖,楚笋结成鞋。
称与诗人用,堪随礼寺斋。
寻花入幽径,步日下寒阶。
以此持相赠,君应惬素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