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杂曲歌辞·其二·竹枝》。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竹枝苦怨怨何人"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某种不公或无法诉说之事的深深怨恨,用“竹枝”来比喻这种无处发泄的情绪。"夜静山空歇又闻" 则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孤寂的夜晚,连大自然都似乎在沉睡中,而诗人却依然能够听见那竹枝的“怨声”。
"蛮儿巴女齐声唱" 这一句通过对南方少数民族女性的歌唱描写,展现了多彩多姿的生活场景。"愁杀江楼病使君" 则表明诗人因为思念或其他烦恼而心情郁结,以至于生病,身处江边的楼阁中无法自拔。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声音与人的情感相联系,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小书楼下千竿竹,深火炉前一盏灯。
此处与谁相伴宿,烧丹道士坐禅僧。
安南远进红鹦鹉,色似桃花语似人。
文章辩慧皆如此,笼槛何年出得身。
交亲过浐别,车马到江回。
唯有红藤杖,相随万里来。
昼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如今老病须知分,不负春来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