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宋中散二首(其二)

超然京洛谅难双,处在家庭誉在邦。

道义门中窥户牖,风骚坛上见麾幢。

素书款款谁怜杜,彩笔遒遒独胜江。

信美贤公有才子,笃诚真复类尨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鉴赏

这是一首北宋时期的诗作,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才华和品德的赞赏。首句“超然京洛谅难双”表明诗中所描述的人物在京城洛阳之间具有卓尔不群的才能或品质,而这种才能或品质又难以寻觅到与之匹配的另一半,暗示其独特和难能可贵。紧接着“处在家庭誉在邦”则描绘了这样的人物不仅在家中有着良好的声望,更是在国家中享有盛名。

诗人通过“道义门中窥户牖”一句,传达了一种观察和品鉴的行为,仿佛在道德与义理之门前窥视着他人的举止。而“风骚坛上见麾幢”则描绘了诗人所赞赏者在公共场合如论辩台上所展现出来的风采和才华,如同古代士人挥舞马鞭(麾幢)一般,充满了气势和威仪。

中间两句“素书款款谁怜杜,彩笔遒遒独胜江”表达了诗人对该贤公才子的文采的赞美。这里的“素书”可能指的是未经雕饰的纯粹文章,“款款”则是形容文章的风格温婉而不失庄重。而“彩笔遒遒独胜江”则用了夸张的手法,表明该贤公之子所写文字如同江河一样汹涌澎湃,却又比江河更为出众。

最后两句“信美贤公有才子,笃诚真复类尨降”则强调了这位贤公不仅品德高尚,而且他的孩子也继承了其优良的基因和才能。这里的“笃诚真复”四字表明诗人对这一点深信不疑,并且认为这样的才子出自于这样的家庭,是天降祥瑞之事。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位贤公及其才子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本身的识人之明和鉴赏雅致。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酬宋中散二首(其一)

初见彤庭赐履双,便参东阁寄南邦。

时闻正论除疑网,每读高辞折慢幢。

陈迹欲寻无复日,旧恩思报有如江。

风流今见佳公子,投老心旌一片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次韵酬宋玘六首(其六)

山陂畴昔从吾亲,诸父先生各佩纷。

零落长年谁语此,迟回故地却逢君。

衣冠偶坐论经术,襁褓当时刺绣文。

更怪高材终未遇,有司何日选方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次韵酬宋玘六首(其五)

无能私愿祇求田,时物安能学计然。

凿井未成歌击壤,射熊犹得梦钧天。

遥思故国归来日,留滞新恩已去年。

携手与君游最乐,春风波上水溅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酬宋玘六首(其四)

远迹荒郊谢俊豪,春风谁与驻干旄。

故交重趼恩何厚,新句连篇韵更高。

美似狂酲初啖蔗,快如衰病得观涛。

久知坏冶成天巧,岂与人间共一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