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宋玘六首(其六)

山陂畴昔从吾亲,诸父先生各佩纷。

零落长年谁语此,迟回故地却逢君。

衣冠偶坐论经术,襁褓当时刺绣文。

更怪高材终未遇,有司何日选方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昔日我随父母在山坡劳作,叔伯和老师们身着华服各自忙碌。
长久以来,无人述说这些往事,今日重游旧地,竟与你相遇。
我们一起穿着正装讨论经学,那时你还小,母亲为你刺绣衣物。
更令人惊奇的是,如此有才华的人始终未被赏识,何时能有官员选拔贤良呢?

注释

畴昔:昔日,从前。
亲:父母。
零落:分散,凋零。
迟回:徘徊,重游。
衣冠:正装,指学者的服饰。
经术:儒家经典学问。
襁褓:婴儿时期。
高材:杰出人才。
有司:官吏,主管者。
方闻:贤良之士,被选拔的人才。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怀念,以及对于个人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感慨。

"山陂畴昔从吾亲,诸父先生各佩纷。"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家风学术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家族教育和文化传承的自豪与怀念。"山陂畴"指的是古代读书的地方,"昔从吾亲" 表示这种学习氛围来自于先辈的教诲,而"诸父先生各佩纷" 则形容了家庭中长辈们都有学问,每个人都佩戴着象征学识的玉串。

"零落长年谁语此,迟回故地却逢君。"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和未能实现理想的感慨。"零落长年" 指的是岁月匆匆,往昔繁华已成过眼云烟,而"谁语此" 则表现出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无法复返的无奈。"迟回故地却逢君" 描述了诗人回到故乡后遇见旧友的情景,这里的"逢君" 可能指的是某位亲近的朋友或同窗。

"衣冠偶坐论经术,襁褓当时刺绣文。" 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早年间学习和成长的勤奋与努力。"衣冠偶坐论经术" 表示在闲暇时刻也要讨论学问,而"襁褓当时刺绣文" 则描写了幼年时期就开始接受文化熏陶,通过刺绣等方式学习字词。

最后两句"更怪高材终未遇,有司何日选方闻。" 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才华没有得到社会认可和使用的不满与期待。"更怪高材终未遇" 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自身才能未被发现的遗憾,而"有司何日选方闻" 则是对未来能否获得官方认可并施展才华的迫切期望。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安石的怀旧情感和对个人才华的自信,也透露出了他对于社会和时代的某种不满与期待。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酬宋玘六首(其五)

无能私愿祇求田,时物安能学计然。

凿井未成歌击壤,射熊犹得梦钧天。

遥思故国归来日,留滞新恩已去年。

携手与君游最乐,春风波上水溅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酬宋玘六首(其四)

远迹荒郊谢俊豪,春风谁与驻干旄。

故交重趼恩何厚,新句连篇韵更高。

美似狂酲初啖蔗,快如衰病得观涛。

久知坏冶成天巧,岂与人间共一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次韵酬宋玘六首(其三)

城中灯火照青春,远引吾方避纠纷。

游衍水边追野马,啸歌林下应山君。

愁寻径草无求仲,喜对檐花有广文。

邂逅一樽聊酩酊,声名身后岂须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次韵酬宋玘六首(其二)

东风渺渺客天涯,病眼先春已见花。

远欲报君羞强聒,老知随俗厌雄誇。

穷通往事真如梦,得失秋毫岂更嗟。

邂逅故人唯有醉,醉中衣帻任攲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