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尚书出镇南海

远镇承新命,王程不假催。

班行争路送,恩赐并时来。

牙旆从城展,兵符到府开。

蛮声喧夜市,海色浸潮台。

画角天边月,寒关岭上梅。

共知公望重,多是隔年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翻译

远方城镇接受新的使命,王者的行程无需催促。
官员们争相为他送行,恩惠和赏赐一同到来。
他的仪仗队随着城门展开,军事命令到达官府开启。
异族的声音在夜晚市场喧闹,海色映照在潮汐台上。
号角声中月亮升至天边,寒冷的关隘上梅花盛开。
大家都知道您的威望深重,往往隔年才能返回。

注释

远镇:偏远的城镇。
承:接受。
新命:新的使命。
王程:王者的行程。
不假催:无需催促。
班行:官员行列。
争路送:争相送行。
恩赐:恩惠和赏赐。
并时来:一同到来。
牙旆:仪仗队。
城展:随着城门展开。
兵符:军事命令。
府开:官府开启。
蛮声:异族的声音。
夜市:夜晚市场。
海色:海的颜色。
浸潮台:映照在潮汐台上。
画角:号角。
天边月:天边的月亮。
寒关:寒冷的关隘。
岭上梅:岭上的梅花。
公望:威望。
多是:往往。
隔年回:隔年才能返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赴任的场景,表达了对其前程的美好祝愿。开篇两句“远镇承新命,王程不假催”写出了官员接受新的命令,踏上前往边远地区镇守的旅途,而这种出发并非迫不得已,是一份光荣的使命。

接着,“班行争路送,恩赐并时来”展现了人们为官员送别的热闹场面,以及官员在此过程中接受的恩惠与赞誉,这些都是对其地位和身份的认可。

“牙旆从城展,兵符到府开”则描写了军事仪式上的庄严气氛,牙旆(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帜)在城中飘扬,象征着权威的传递和军令的执行。

“蛮声喧夜市,海色浸潮台”通过对异乡夜市声音的描写,以及海洋颜色的渲染,表现了边陲地区的独特风情与壮阔景象。

“画角天边月,寒关岭上梅”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抒情,这里借助于高远的山峰、清冷的寒关以及孤傲的梅花,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员所赴之地的想象,以及那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最后,“共知公望重,多是隔年回”透露出诗人对这位官员未来的预期和期待,希望他能够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显赫的成就,即使相隔一年,也能听到他的好消息。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辽阔,既展现了古代官员出镇的情景,又融入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夏日可畏

赫赫温风扇,炎炎夏日徂。

火威驰迥野,畏景铄遥途。

势矫翔阳翰,功分造化垆。

禁城千品烛,黄道一轮孤。

落照频空簟,馀晖卷夕梧。

如何倦游子,中路独踟蹰。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徐州试反舌无声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

林幽仍共宿,时过即无声。

竹外天空晓,溪头雨自晴。

居人宜寂寞,深院益凄清。

入雾暗相失,当风闲易惊。

来年上林苑,知尔最先鸣。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新城甲仗楼

谢氏起新楼,西临城角头。

图功百尺丽,藏器五兵修。

结缔榱甍固,虚明户槛幽。

鱼龙卷旗帜,霜雪积戈矛。

暑雨熇烝隔,凉风宴位留。

地高形出没,山静气清优。

睥睨斜光彻,阑干宿霭浮。

芊芊粳稻色,脉脉苑溪流。

郡化黄丞相,诗成沈隐侯。

居兹良得景,殊胜岘山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酬李仆射晚春见寄

戟户洞初晨,莺声雨后频。

虚庭清气在,众药湿光新。

鱼动芳池面,苔侵老竹身。

教铺尝酒处,自问探花人。

独此长多病,幽居欲过春。

今朝听高韵,忽觉离埃尘。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