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其二)山驿

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馀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翻译

短亭长亭,古今离情。高楼外清冷的月亮被罩上了一圈光晕,雨后的秋天格外凄清。
浮云淡淡,远山茫茫。秋叶落地声伴着孤雁哀鸣,远游的行人不忍听。

注释

山驿(shān yì):山路上的驿站,指作词之地。
长相思: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名。
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
又名《相思令》、《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
短长亭:古代驿道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
此代指行旅、行程。
古今情:古今相同的离情。
凉蟾:秋月。
晕:月晕,月亮四周的光环。
馀:剩下、遗留。
横:地理上指东西向,此指远山迷茫。
和:应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作品,名为《短长亭·古今情》。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感的抒发。

"楼外凉蟾一晕生" 一句,描写了秋天傍晚,月亮初升,楼外空气清凉,一轮明月似乎蒙上了一层轻纱。这里,“凉蟾”指的是秋夜里的明月,而“一晕生”则形象地表达了月亮出现在夜色中的模糊美感。

"雨馀秋更清" 一句,继续描绘了秋天的景致,秋雨过后,空气更加清新。这里,“雨馀”指的是秋雨过后的湿润,而“秋更清”则强调了秋天特有的明净感。

"暮云平。暮山横" 两句,则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暮色中,云层平铺,山影横亘,给人以静谧而深远的感觉。

"几叶秋声和雁声" 一句,通过对树叶声音与大雁叫声的结合,表现了秋天特有的宁静和萧瑟。这里,“几叶”可能指的是稀疏的树叶,而“秋声和雁声”则是对秋夜中自然界声音的精妙描绘。

最后一句"行人不要听",则是一种叙述与抒情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希望过往行人不要听到这种让人心生感慨的声音,或者可以理解为作者不愿意别人打扰自己对过往美好的回忆。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秋夜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声音的捕捉,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30)

万俟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自号词隐、大梁词隐。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词学柳永,存词27首

  • 字:雅言
  • 生卒年:1135

相关古诗词

失调名

昔年曾共黄花酒,一笑新香。

形式: 押[阳]韵

安平乐慢.都门池苑应制

瑞日初迟,绪风乍暖,千花百草争香。

瑶池路稳,阆苑春深,云树水殿相望。

柳曲沙平,看尘随青盖,絮惹红妆。卖酒绿阴傍。

无人不醉春光。

有十里笙歌,万家罗绮,身世疑在仙乡。

行乐知无禁,五侯半隐少年场。

舞妙歌妍,空妒得、莺娇燕忙。

念芳菲、都来几日,不堪风雨疏狂。

形式: 词牌: 安平乐慢

别瑶姬慢/忆瑶姬

可惜香红。又一番骤雨,几阵狂风。

霎时留不住,便夜来和月,飞过帘栊。

离愁未了,酒病相仍,便堪此恨中。

片片随、流水斜阳去,各自西东。

又还是、九十春光,误双飞戏蝶,并采游蜂。

人生能几许,细算来何物,得似情浓。

沈腰暗减,潘鬓先秋,寸心不易供。

望暮云、千里沈沈障翠峰。

形式: 词牌: 忆瑶姬

快活年近拍

千秋万岁君,五帝三王世。

观风重令节,与民乐盛际。

蕊宫长春,洞天不老,花艳蝉辉,十里照春珠翠。

闹罗绮。遥望太极,一簇通明里。

钧台奏寿,蓬山呈妙戏。

六宫人来,五云楼迥,风送歌声,依约睿思圣制。

形式: 词牌: 快活年近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