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吟和伯氏

招隐吟,寒山苍苍日欲沉,风来万木皆萧森。

飞泉激石流清音,听之如玉复如金。

须臾月出罔两侵,猿鸣后林鹤前林。

青松白露光淫淫,珠玑堕地不可寻。

有美一人薜荔襟,横陈古昔三尺琴。

一指未下意已深,广陵之散愁人心,抵节高歌招隐吟。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侵]韵

鉴赏

这首《招隐吟》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开篇“寒山苍苍日欲沉,风来万木皆萧森”以苍茫的山色和即将落日的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宁静的氛围。接着,“飞泉激石流清音,听之如玉复如金”,生动地描绘了泉水在岩石间奔腾的清脆声响,仿佛是天籁之音,既纯净又珍贵。

“须臾月出罔两侵,猿鸣后林鹤前林”两句,通过月光的洒落和夜间的动物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鲜活。而“青松白露光淫淫,珠玑堕地不可寻”则将目光转向了更为细致的自然元素——青松在露水的滋润下散发出的柔和光芒,以及露珠在地面上闪烁的美丽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细腻与美好。

最后,“有美一人薜荔襟,横陈古昔三尺琴”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形象,他身着薜荔(一种藤本植物)制成的衣襟,手持古琴,静静地坐在那里。这一形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人文气息,也暗示了隐逸生活的高雅与超脱。“一指未下意已深,广陵之散愁人心,抵节高歌招隐吟”则通过描述这位隐士弹奏古琴的情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逃避,同时也通过“广陵之散”这一典故,引出了招隐的主题,即呼唤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归隐山林,远离尘嚣。

整体而言,《招隐吟》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蕴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思考与表达。

收录诗词(16)

华善述(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柳枝词

赤栏桥畔柳丝长,带雨和烟总断肠。

肯向西风恨摇落,愿留春色待萧郎。

形式: 乐府曲辞

商人怨

江上商人归,试问商人事。

商人不敢言,相对但垂泪。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寘]韵

吉贝辞

禹贡故江道,今已失其真。

西乱北入娄,浦东接春申。

中淤百馀里,高飞起黄尘。

三年弃不治,地颇生理殷。

九夏耰锄出,三时雨露新。

吉贝万馀顷,其叶何蓁蓁。

粳稻产三吴,初不系海滨。

陵谷日变迁,造物亦至仁。

嗟嗟肉食谋,此理难具陈。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

款乃曲(其一)

五虎山如五虎蹲,尽对无诸旧国门。

无诸去后山空在,秋草萧萧日又昏。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