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三十)读许云村先生小传有述

紫云峰下石为闾,尚想幽人旧隐居。

避俗青春违禁闼,移家白首寄樵渔。

名标吴国先贤传,手校西京太史书。

此日绨囊馀谏草,台郎封事满公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形象,通过对他的生活细节和精神世界的刻画,展现了其与世俗的疏离以及对知识的追求。首句“紫云峰下石为闾”以紫云峰为背景,以石为门户,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氛围。接着,“尚想幽人旧隐居”表达了对这位隐士的怀念之情,暗示其曾经在此地隐居。

“避俗青春违禁闼,移家白首寄樵渔”两句,通过“避俗”、“违禁闼”、“移家”、“白首”、“寄樵渔”等词,生动描绘了隐士一生的历程:他避开尘世的纷扰,年轻时选择隐居,年老后依然过着与自然相伴的生活,体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名标吴国先贤传,手校西京太史书”则赞美了这位隐士在学问上的成就,不仅名声载入吴国的先贤传记,还亲自校订西京的太史书籍,显示了他在学术领域的贡献和对知识的热爱。

最后,“此日绨囊馀谏草,台郎封事满公车”两句,通过“绨囊”(古代装书的袋子)和“谏草”(指进谏的文书),以及“台郎”(官职名称)和“公车”(古代官府接迎官员的车辆),进一步展现了这位隐士虽身处隐居状态,但其思想和智慧并未脱离社会,他可能曾有过向朝廷进谏的经历,或是作为官员参与过国家事务,体现了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的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隐士生活的描绘,既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一面,也体现了其在学问和政治上的贡献,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赞歌。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三十一)南天观追忆许鍊师怅然有作

曾向三山访列真,重来不道海成尘。

峰头鹤化犹疑梦,洞口猿啼别是春。

玉观凄凉花似雨,松台寂寞草为茵。

仙家日月还如此,人代茫茫可更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三十二)携陈山人东甫饮黄石山顶

黄山片石如斗大,与尔扪萝到上头。

击剑放歌云雾裂,攀崖送酒猿猱愁。

咸阳帝子何事业,圮上老人无土丘。

兵戈满眼那得问,元龙啸傲真吾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三十三)送邑侯瀛海张君入觐二首

管子台西汶水寒,朝正驷马向长安。

齐城吏绩徵三异,渤海家声起二难。

日近宫云春自早,烟消津柳雪初残。

遥知课最承恩处,内殿黄金拥汉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三十四)

几月鸣琴单父堂,弦歌声满百花香。

词华旧羡题鹦鹉,政化新传下凤凰。

天向九关开左个,人从千骑发东方。

朝回好乞金茎露,綵服春风一举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