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三十一)南天观追忆许鍊师怅然有作

曾向三山访列真,重来不道海成尘。

峰头鹤化犹疑梦,洞口猿啼别是春。

玉观凄凉花似雨,松台寂寞草为茵。

仙家日月还如此,人代茫茫可更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仙人的追忆与对自然景观的感慨。诗人于慎行在明时期,通过“曾向三山访列真”这一句,表达了自己曾经探访过传说中的仙山,寻找着那些传说中的仙人。然而,“重来不道海成尘”,再次来到这里,却发现海已不再是往昔的模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接下来的“峰头鹤化犹疑梦,洞口猿啼别是春”两句,运用了鹤化为峰、猿啼为春的意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变化,也寄托了诗人对于仙人离去后,山中景象虽美却不再有仙人踪迹的感慨。鹤化为峰,仿佛是仙人的化身仍在,但猿啼声中,春天的景象却已不同,暗含着物是人非的哀愁。

“玉观凄凉花似雨,松台寂寞草为茵”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仙人离去后的景象,玉观(可能指仙人居住的地方)显得凄凉,花朵飘落如雨,松台则因无人照料而显得寂寞,草长成了厚厚的垫子。这些描写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仙家日月还如此,人代茫茫可更论”两句,诗人将仙人的生活与人间的岁月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仙人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仙家的日子或许依旧平静美好,但人间的岁月却充满了无尽的变幻和未知,让人难以言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仙人世界的向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三十二)携陈山人东甫饮黄石山顶

黄山片石如斗大,与尔扪萝到上头。

击剑放歌云雾裂,攀崖送酒猿猱愁。

咸阳帝子何事业,圮上老人无土丘。

兵戈满眼那得问,元龙啸傲真吾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三十三)送邑侯瀛海张君入觐二首

管子台西汶水寒,朝正驷马向长安。

齐城吏绩徵三异,渤海家声起二难。

日近宫云春自早,烟消津柳雪初残。

遥知课最承恩处,内殿黄金拥汉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三十四)

几月鸣琴单父堂,弦歌声满百花香。

词华旧羡题鹦鹉,政化新传下凤凰。

天向九关开左个,人从千骑发东方。

朝回好乞金茎露,綵服春风一举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三十五)阿城舟中送别张洪阳宫保南旋

一笑相看共白头,君今亦遂碧山游。

忧时早辟留侯谷,蹈海初浮越相舟。

千里人随江浦月,十年书隔蓟门秋。

灯前斗酒休辞醉,别后关河雁亦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