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谢家塘少时故居感作六章(其二)

北庭两荆树,耀日敷紫英。

自作枯朽摧,陂地馀荒青。

可怜院南竹,洁绿能媚晴。

谁搜云底风,复觅湘环声。

石隙多斜阳,照见苔色明。

苔色苍以黄,蹊断苦难行。

空抚樱桃枝,感彼芳华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旧居的追忆与感慨。首句“北庭两荆树,耀日敷紫英”以荆树的繁花盛开,映照阳光,象征着往昔的繁华与生机。接着“自作枯朽摧,陂地馀荒青”则转折,描述了旧居如今的荒凉景象,荆树由繁茂转为枯朽,陂地也只剩荒草,透露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哀愁。

“可怜院南竹,洁绿能媚晴”转向对院南竹子的描写,竹子的洁净与绿意在晴天中显得格外动人,这或许是对诗人内心纯净情感的寄托。然而,“谁搜云底风,复觅湘环声”一句,通过询问和寻找,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寻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美好难以寻回的无奈。

“石隙多斜阳,照见苔色明”描绘了一幅夕阳斜照下的石缝间,苔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的画面,既美又略带凄凉,仿佛是对时光流逝、岁月静好的一种隐喻。最后,“苔色苍以黄,蹊断苦难行”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荒凉与变迁,苔色由苍绿变为黄绿,小径难寻,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世事的沧桑。

“空抚樱桃枝,感彼芳华零”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徒手抚摸着樱桃树枝,感叹着往日的繁华已成过往,表达了深深的怀旧之情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与对现实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过谢家塘少时故居感作六章(其三)

高楼面东敞,眺及江上山。

夙岁吾读书,伴有湘娥鬟。

朝云如轻罗,静熨帘光寒。

狎我吟声低,黄鸟啼复閒。

振袂重此登,欲倚无完阑。

仰警天鸿孤,俯惜城柳残。

依然门外河,东去咽流湍。

形式: 古风

过谢家塘少时故居感作六章(其四)

髫年入邻塾,按卷治毛诗。

名物辨异同,颖悟颇有资。

课馀还学吟,挦扯三唐辞。

每博大父欢,点首笑拈髭。

得饼矜满怀,出觅西邻儿。

扫藓花影中,坐作宾朋嬉。

此境如目前,使我中怀驰。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过谢家塘少时故居感作六章(其五)

握手重童侣,卓杰皆成人。

近以相见疏,谈笑逾匿亲。

故老似霜萚,凋谢惊鲜存。

髡髴杖履来,命侍风雨樽。

当年秋宴堂,散漫惟羊豚。

隔囿柴桑篱,菊萎树多髡。

还怜彭泽翁,后起无贤孙。

盛衰有微意,唏嘘焉忍陈?

形式: 古风

过谢家塘少时故居感作六章(其六)

乌衣散斜巷,密幄鸠为巢。

虽有东风时,但与吹蓬茅。

蓬茅日荣敷,桃李日零彫。

昔年惨绿郎,贫病嗟二毛。

东山盛簪绂,颇矜门第高。

一败遽至斯,今后复奚料?

杂姓相比邻,业多佣贩操。

俯仰生惧心,谁来补其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