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善化陈令兰室

种性难教草掩藏,苍然小室为谁芳。

槲培几案轩窗碧,坐款宾朋笑语香。

糁地露英犹洁白,快人风度更纤长。

议郎嗜好清无滓,独有幽兰可比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陈令的官员所居之室中,兰花的独特魅力与主人高洁品性的相互映衬。首句“种性难教草掩藏”,以兰花的天生丽质,暗示其难以被平凡掩盖的高贵气质。接着,“苍然小室为谁芳”则通过对比小室的朴素与兰花的香气,强调了兰花虽处简陋环境,却能散发出令人赞叹的芬芳。

“槲培几案轩窗碧,坐款宾朋笑语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室内布置的雅致与主人待客的热情。槲树与碧绿的几案、轩窗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而与宾客的交谈中,不仅充满了欢声笑语,也弥漫着兰花的香气,展现出主人高雅的品味和待客之道。

“糁地露英犹洁白,快人风度更纤长”则将兰花的外在美与内在品质相结合,即使是在泥土中绽放,其花朵依然洁白无瑕,象征着主人品格的纯净与高远。兰花的优雅风度,更是让人感到舒适与愉悦,其纤长的姿态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美好。

最后,“议郎嗜好清无滓,独有幽兰可比方”点明了主人陈令对清雅生活的追求,以及他与兰花之间独特的共鸣。这里的“议郎”指的是陈令的官职,而“清无滓”则表达了他对清廉、高洁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赞美兰花,实际上也是在赞誉陈令的高尚情操与独特审美,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精神高雅、生活清逸的文化风貌。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快亭

太丘作邑付弦歌,剩得清闲可奈何。

满地棠阴惊昼永,小亭诗眼觉天多。

佳眠夏簟便光滑,醉耳松风喜再过。

想见句成书棐几,侍儿浓笑出微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次韵郤子中学句游岳山携怪石归

衡岳乘春著意游,诗词不独锦囊收。

又携峰顶云房石,归致闲斋夏簟秋。

尘下笑谈且同梦,胸中泾渭自分流。

忽惊几案寒层出,卧看令人忆故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周达道运句题怪石韵

爱山心志如君少,王事何妨陟翠微。

怪石方欣典刑在,新诗仍写画图归。

客来一室烟光满,掌上千岩眼力稀。

颇怪周郎赏音者,独于此境尚弹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见寄喜雨

议郎诗胆久崔嵬,敏句无烦急雨催。

玉局波澜嗟已绝,少陵风力赖追回。

荡晴香雾吹红藕,迥地花茵叠紫苔。

静极凉生闻剥啄,渡湘知有道人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