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见寄喜雨

议郎诗胆久崔嵬,敏句无烦急雨催。

玉局波澜嗟已绝,少陵风力赖追回。

荡晴香雾吹红藕,迥地花茵叠紫苔。

静极凉生闻剥啄,渡湘知有道人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次韵见寄喜雨》。诗中以“议郎”开篇,巧妙地将议论与情感融合,展现出诗人深沉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接下来,“诗胆久崔嵬,敏句无烦急雨催”,运用比喻手法,将诗人敏锐的才思比作不需急促雨催便能涌现的诗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才华横溢。

“玉局波澜嗟已绝,少陵风力赖追回”,这里借用了杜甫(少陵)的典故,表达了对杜甫诗歌力量的仰慕,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响和启发。通过“玉局”这一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对杜甫诗歌艺术的高度评价。

“荡晴香雾吹红藕,迥地花茵叠紫苔”,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红藕在晴朗的雾气中摇曳生香,紫色的苔藓在广阔的花地上层层叠叠,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丰富。

“静极凉生闻剥啄,渡湘知有道人来”,最后两句以静谧的环境为背景,通过“剥啄”之声,预示着有道人即将到来,既体现了对友情的期待,也暗含了对智慧与真理的追求。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文学、哲学乃至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更蕴含了对自然、友情以及精神追求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次韵题方圆庵

比物曾闻知姓名,树间斛悬林百升。

此庵外圆似盂覆,其地中方如镜平。

善不近名真有道,高非绝俗更幽情。

会当目击维摩老,端作毗耶问法行。

形式: 七言律诗

赠许彦周宣教游岳彦周参机道者

一幅纱巾九节筇,翛然生计似庞公。

孤云野鹤登空去,万壑千岩堕笑中。

岣嵝晴披应独往,懒瓒醉卧与谁同。

遥知勘破痴禅老,想见临机面发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游南岳

天迥游丝百尺轻,水寒时觉縠纹生。

琢磨佳句输吾弟,文点春眠付老兄。

山寺独来无一事,竹轩相对有馀清。

永怀东院成千古,寂子难忘叔侄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彦周见寄二首(其一)

诗先春色附湘船,来与幽人结净缘。

句好空惊碧云合,韵高疑在白鸥前。

君应归诵陶彭泽,我亦南寻率子廉。

想见江头同握手,采茶时节雨馀天。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