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的是边塞夜晚的景象,以三更时分的月光和凄凉的胡笳声为背景。"三更月未斜",写出了夜晚的深沉和寂静,月光如水,时间仿佛被拉长,凸显出军营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凄切送胡笳",通过胡笳这种边塞乐器,传达出战事的紧张和士兵内心的哀愁,音调悲凉,触动人心。
接下来两句"天山无草木,空听落梅花",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天山本应有草木,但在这样的战争背景下,却显得空旷无人,只有落梅的声音在回荡,象征着战地的严寒和死亡的气息。落梅花既可能实指冬季的梅花飘落,也可能暗喻战死者如同落花般凋零,增添了诗的哀婉和沉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边塞夜晚的景象和声音,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对战争残酷的反思,展现了明代边塞诗的典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