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四月二十五日过西宫谒别韩治书公衡

舆疾出城西,仰天发长啸。

山川莽回互,云物相炳耀。

薰风涤烦襟,旭日明远照。

人生独何为,薄俗畏讥诮。

昨日长男归,悲极还一笑。

连年遭乱离,辛苦遁边徼。

折肱指欲堕,忍死事忠孝。

三子在目前,宁论贤不肖。

苟遂骨肉欢,焉能羡华要。

道经神仙宫,霜威宿廊庙。

劲节高抗云,雄文远垂教。

再拜韩荆州,微公孰同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郑潜的诗《甲辰四月二十五日过西宫谒别韩治书公衡》描绘了诗人乘车出行西郊,面对壮丽山川和灿烂云霞,感受到熏风拂面、旭日东升的清新与光明。他感叹人生的短暂与世俗的浅薄,因战乱而流离失所,但仍坚守忠孝,以家庭和睦为重,不追求奢华。途中经过神仙宫,对韩治书公衡的高尚节操和深远教诲表示敬意,自认与公衡志趣相投。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道德品质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97)

郑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时,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怀安,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供舟子生计,人称郑公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有《樗庵类稿》

  • 字:彦昭
  • 籍贯:元明间徽州歙县

相关古诗词

笑问镜中客

笑问镜中客,胡为太瘦生。

非关作诗苦,岂为慕时荣。

毋乃禀受薄,况当灾患婴。

忧国常恻恻,立身独茕茕。

粝食每不饱,壮怀空自倾。

夙耻混污浊,何由表忠贞。

汝舌虽能言,莫与众口争。

汝足虽能履,焉敢万里行。

飞霜侵汝发,浮云翳汝晴。

握短奚用沐,视远不复明。

草堂谁与赀,石田难为耕。

功名淡无味,山水故多情。

为尔正衣冠,勉尔和音声。

药石但稍稍,思虑徒营营。

应接莫违俗,隐显毋近名。

近名应害道,违俗反自轻。

客笑竟不答,掉头气未平。

掩镜转危坐,煦煦朝阳升。

形式: 古风

题扇寄燕叔义郎中

千里共明月,六合生清风。

悬知故人意,长在相思中。

天阔雁难到,海遥舟可通。

当年凤台路,樽酒别情浓。

形式: 古风

题扇寄安允恭郎中

醉别松风台,新诗有馀韵。

长幕惭先登,分垣霭佳政。

荷雨枕簟凉,榕阴简书静。

揽辔将南行,为君采歌咏。

形式: 古风

题扇寄李光载御史赴中台

松厅俨台署,肃肃秋霜寒。

送君万里道,雕鹗上云端。

纪纲贵扶植,名节由艰难。

相思海月明,惜无双羽翰。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