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若秋水的女子,其形象即便以丹青之术也难以完全捕捉其神韵。诗人巧妙地将这位女子与古代传说中的上巳节、浣纱女、姑射仙子以及桃花源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梦幻般的意境。
“眸子剪秋水”,开篇即以“眸子”比喻女子的眼睛,如同清澈的秋水,透露出女子的纯净与灵动。“丹青画不真”,进一步强调了女子之美并非笔墨所能完全描绘的,暗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谁知上巳日,忽见浣纱人”,上巳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此时到河边洗浴、游玩,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将女子比作在上巳节中偶然遇见的浣纱女,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色彩。
“姑射长留月,桃源别有春”,姑射山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境,此处借以形容女子如同仙子一般,月光下的身影仿佛长留在人间。而“桃源别有春”则联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暗示女子所处之地如同一个理想中的美好世界,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地衣新样锦,罗袜不生尘”,最后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服饰之美。地衣新样锦,暗示女子的衣物如同织锦般华美;罗袜不生尘,则说明女子轻盈的步伐,即使在尘世间行走,也如同未沾染丝毫尘埃,进一步强化了其超凡脱俗的形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女子形象的细腻描绘和对古代传说的巧妙引用,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充满幻想的美好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美丽与高洁品质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