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潘仲达二首(其二)

淮阳牡丹花,盛不数京洛。

姚黄一枝开,众艳气如削。

亭亭风尘表,独立朝万萼。

谁知临老眼,更复美葵藿。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翻译

淮阳的牡丹花,盛开程度不亚于京都洛阳。
姚黄这一枝独自绽放,其他花朵的色彩仿佛都被削减了。
它高雅地立在尘世之外,独自面对清晨的万千花瓣。
谁能想到,我这垂暮之年,还能欣赏到如此美丽的向日葵和豆叶。

注释

淮阳:地名,指古代的淮河流域,这里泛指牡丹产地。
京洛:指洛阳,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心,以牡丹闻名。
姚黄:牡丹品种名,以其色泽鲜艳著名。
削:削减,形容姚黄的色彩鲜明,其他花显得暗淡。
亭亭:形容姿态挺拔。
风尘表:超脱世俗,形容牡丹的高洁。
万萼:形容众多的花瓣。
老眼:指诗人年老的眼睛。
葵藿:向日葵和豆叶,象征朴实无华的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花的盛美景象,通过对比和鲜明的意象展现出主观的情感与客观的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诗人张耒在诗中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透露出个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

首句“淮阳牡丹花,盛不数京洛”通过对比手法,将淮阳的牡丹与京洛(即长安及洛阳城)的繁华相比较,强调了淮阳牡丹的非凡之美。第二句“姚黄一枝开,众艳气如削”则具体描绘了一枝牡丹的色彩和香气,用“姚黄”形容其鲜明的颜色,“气如削”则形象地表达了牡丹花散发出的浓郁而不失清新之感。

第三句“亭亭风尘表,独立朝万萼”中,“亭亭”一词生动地描绘出春日午后的温暖与宁静,而“独立朝万萼”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孤独与自在。

最后两句“谁知临老眼,更复美葵藿”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晚期依然能够欣赏到如此美丽景象的惊喜和感慨。这里的“临老眼”指的是年迈之人的审美眼光,而“更复美葵藿”则是对牡丹花不仅外表美丽,甚至连根部都有其独特之美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使人仿佛能闻到牡丹的香气,见到那鲜明夺目的色彩,从而与自然之间产生了深刻的情感联系。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与潘仲达二首(其一)

东风沛甘雨,百物一时好。

江南桃李尽,红紫到百草。

道傍负担子,寒食归祭祷。

念我淮上丘,三年不躬扫。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久不见潘十作诗戏之闻其别墅晚稻稍收

谁云世不容吾道,自是穷常逐我曹。

未能下帷授老子,且复痛饮读离骚。

雨多园圃一惨淡,秋霁山川开泬寥。

裹饭送君吾岂敢,黄云?稏连东皋。

形式: 七言律诗

乞竹赠邠老

与君共一山,修竹居其间。

义当给两家,潘子不得悭。

带甲十万夫,不战终日闲。

辱使支敝庐,令我愧满颜。

代竹为洗竹,义取洗益繁。

乞我万之一,令君风月宽。

裒多以益寡,天道自古然。

诗成复自笑,诗礼资儒奸。

形式: 古风

乞钱穆公给事丈新赐龙团

闽侯贡璧琢苍玉,中有掉尾寒潭龙。

惊山作春山不觉,走马献入明光宫。

瑶池侍臣最先赐,惠山乳泉新破封。

可得作诗酬孟简,不须载酒过扬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