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旅馆谈禅用元韵呈林夫

义以酬知不愿形,孤标直气蔚亭亭。

天涯调官头将白,江上论文眼倍青。

自性本空观水月,外尘相染喻风铃。

昨宵共说无生话,胜读西来一藏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此诗《秋夕旅馆谈禅用元韵呈林夫》由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秋夜旅馆中谈论禅理的情景,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考。

首联“义以酬知不愿形,孤标直气蔚亭亭”,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不求形式上的表达,而是以高洁的品格和正直的气节相互砥砺,如同亭亭玉立的松柏,独立于世,彰显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颔联“天涯调官头将白,江上论文眼倍青”,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在天涯和江边,各自忙碌于公务和学术研究,但他们的目光却因共同的兴趣而更加明亮,仿佛江水映照下的双眼,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

颈联“自性本空观水月,外尘相染喻风铃”,进一步深化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诗人认为人的本性应如水月般空灵,不受外界尘埃的影响,而外在的诱惑和干扰则好比风铃,虽能引起短暂的震动,但真正的平静源自内心的纯净。

尾联“昨宵共说无生话,胜读西来一藏经”,总结了诗人与友人深夜畅谈的深刻体验,他们讨论的话题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触及到了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这种心灵的交流远比阅读宗教经典更为珍贵,因为它触及了更深层次的精神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情感、自然景象和哲理思考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知识追求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60)

孔平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 字:毅父
  • 籍贯: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
  • 生卒年:1044

相关古诗词

林夫访及书室夜话又用元韵

珠玉相辉愧我形,正如朽壤附云亭。

宦情已比春云薄,交义犹期老柏青。

坐久北窗号过雁,谈馀荒戍咽疏铃。

知君不厌寒宵景,世上风霜已屡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至城东作(其一)

地形磅礴接匡庐,旷野人烟乍有无。

栖亩稻粱方待穫,识家鸡犬各随呼。

农耕半岭如僧衲,牧跨羸牛似画图。

官守投閒省坟柏,满林霜露涕沾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至城东作(其二)

出郭二十里,依山八九家。

茅冈风卷烧,土井两推沙。

冻蝶依残菊,幽禽立卧槎。

路边桃李木,犹发小春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惜菊

碧玉枝条手自分,花开晚节最怜君。

斜簪短发能回老,满泛清樽要助醺。

著雨半荒犹烂漫,绕栏三嗅倍氤氲。

更收残蕊缝为枕,长得好香深夜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