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张道古

曾陈章疏忤昭皇,扑落西南事可伤。

岂使谏臣终屈辱,直疑天道恶忠良。

生前卖卜居三蜀,死后驰名遍大唐。

谁是后来脩史者,言君力死正颓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他曾上书直言触怒了昭皇,西南之事因此遭受打击,实在令人痛心。
怎能容许直言进谏的大臣始终受尽屈辱,只让人怀疑天道是否厌恶忠诚善良之人。
他生前在四川以占卜为生,名声却在死后传遍整个大唐。
未来修史的人会是谁呢?希望他们会记载他为维护法度而英勇抗争的事迹。

注释

昭皇:古代帝王的尊称,这里指唐朝的某位皇帝。
扑落:形容事情受挫或失败。
谏臣:敢于向君主提出批评建议的大臣。
颓纲:衰败的法度或原则。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遨的《哭张道古》,表达了诗人对故去友人的深切哀悼和对其忠良品质的高度评价。张道古在生前曾直言不讳地向昭皇(可能指某一位皇帝)进谏,却遭到了疏远和打击,反映了当时朝政的黑暗和对忠言直谏者不容的现实。

诗中的“扑落西南事可伤”显示张道古曾因直言而被贬官到边远之地,西南指的是唐代的边疆地区,这里的“可伤”表达了诗人对此事件的哀痛和不忍之心。接着,“岂使谏臣终屈辱,直疑天道恶忠良”则是深表同情和愤慨,觉得这样的结局实在难以接受,几乎让人怀疑天道是否憎恨那些忠诚正直的人。

“生前卖卜居三蜀,死后驰名遍大唐”一句,则描绘了张道古的高尚品格和他在世时及身后的声望。"卖卜"可能是指张道古为了生计而卖 卜(一种占卜用的工具),显示他的清贫;“居三蜀”则说明他曾居住在蜀地,即今天的四川一带,这里的“三蜀”可能指的是唐代对成都平原的称呼。"死后驰名遍大唐"表明尽管张道古生前备受磨难,但他的美名和忠良形象却在他去世之后传遍了整个大唐帝国。

最后,“谁是后来脩史者,言君力死正颓纲”则是在质问那些编写历史的人,为何不记录张道古的正直之举。"脩史者"指的是编写和记载历史的人,"言君力死正颓纲"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忠良人物在生命最后时刻依然坚守正义的赞扬。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故人的怀念和哀悼,抒发了诗人对于直言不讳、忠诚奉献者的深切敬仰,以及对当时政治环境中忠良之士遭受打压的强烈批判。

收录诗词(18)

郑遨(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传他“少好学,敏于文辞”,是“嫉世远去”之人,有“高士”、“逍遥先生”之称

  • 字:云叟
  • 籍贯:滑州白马(河南滑县)
  • 生卒年:866-939

相关古诗词

伤农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

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屑]韵

富贵曲

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

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

形式: 五言绝句

千里思

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

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闲。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

惟馀两乡思,一夕度关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出塞

关山落叶秋,掩泪望营州。

辽海云沙暮,幽燕旌旆愁。

战馀能送阵,身老未封侯。

去国三千里,归心红粉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