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吴波亭下系扁舟,轻雨轻烟又麦秋。
乌兔衔将日月去,江山管定古今愁。
此诗描绘了一个淡远幽静的江南水乡景象。开篇“吴波亭下系扁舟”,设定了场景,吴波亭之下,一艘简陋的小船静静停泊,给人一种闲适自在的感觉。“轻雨轻烟又麦秋”则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季节感,春末夏初时节的细雨和薄雾,为观者带来了一份凉爽。
接着,“乌兔衔将日月去”,诗人通过兔首衔日月的奇特景象,表达了时间流逝、光阴荏苒之感。兔首衔日月,常出现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意味着时间在不断地向前推移,而我们却无能为力。
最后,“江山管定古今愁”,诗人借“江山”这永恒不变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沧桑、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这里的“管定”,有着笙管奏鸣之意,似乎在说,江山见证了所有的过去与现在,它们都被这悠扬的自然之声所包围。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历史变迁以及个人生命有限的深刻感悟。
不详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小儿亦解挽公留,知有人閒第一流。
老我相思无尽藏,临风一日几搔头。
老子谁知密度关,却支筇杖访荒园。
故应我辈钟情别,佳话真堪诏子孙。
撩我归心更欲归,绿英已是换红菲。
分明不似高空鸟,无弋无矰到处飞。
愁来只是向无何,浮圣沈贤共一波。
若见江南烟钓侣,寄言好与晒渔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