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其六)

读书求甚解,汲汲何时已。

纷然四海间,臭味少相似。

人谁识致知,人谁务穷理。

不专尚空言,但祇事苛礼。

曾莫如老庄,犹解究生死。

斯文今沦亡,吁嗟乎馀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秋怀(其六)》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通过深邃的思考与对人性的洞察,表达了对学问追求、道德修养以及人生哲学的深刻见解。

首句“读书求甚解,汲汲何时已”点明了诗人对于知识探索的执着与不懈追求,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和紧迫感。接着,“纷然四海间,臭味少相似”描绘了知识世界广阔而复杂,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大相径庭,强调了理解和共鸣的稀缺性。

“人谁识致知,人谁务穷理”则进一步揭示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们往往迷失于表面的言语和形式,而忽视了深入理解与内在的体悟。诗人对此表示了深深的忧虑,认为人们过于注重形式上的空谈,而忽略了对本质的探究。

“不专尚空言,但祇事苛礼”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指出人们在追求学问时,往往过于拘泥于形式和规则,而忽视了实际效果和内在价值。这种现象在诗人看来是值得反思的。

最后,“曾莫如老庄,犹解究生死”引用了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的思想,表达了对这些古代哲人智慧的敬仰。老庄学说关注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本质,对生死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与诗人所倡导的深入理解与内在体悟的理念相契合。

“斯文今沦亡,吁嗟乎馀子”则表达了对当前文化精神衰落的感慨,以及对后世学者的期望。诗人希望未来的学者能够继承并发扬古代文化的精髓,深入探讨生命的真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

综上所述,《秋怀(其六)》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学问、道德和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这首诗以深邃的哲思和丰富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智慧的启迪。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秋怀(其七)

壮士不逢时,失身杂蓬蒿。

出门仰天笑,入门复悲号。

骥騄无时无,谁为九方皋。

两鬓空未白,脱落已萧骚。

博文事华藻,驰辨如波涛。

持此可求进,义命畏所操。

虽于交游间,好客时一遭。

握手或对榻,气岸两相高。

奈此穷困何,耕凿敢辞劳。

从渠肉食者,厌薄一世豪。

富哉汉公卿,朝夕醉醇醪。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秋怀(其八)

天命有生死,人事有盛衰。

亘古每如此,一致该百为。

墨翟非达道,徒尔悲练丝。

寥寥千载间,圣贤眼中稀。

悠悠水东逝,忽忽日西驰。

为学苟未至,于人犹可思。

发言一不善,虽马亦难追。

修身撰良辰,浩然排忧悲。

形式: 古风

秋怀(其九)

出门溪上行,山苍波渺渺。

渔子隐岸隈,樵者来木杪。

时当宿雨霁,露滴秋风晓。

晨光明朝暾,佳处殊不少。

达观宇宙间,城邑何褊小。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秋怀(其十)

忆昔武夷君,邀我相翱翔。

舟游九曲溪,授以却老方。

岂知一别后,蹉跎客他乡。

空馀清夜梦,幔亭发林芳。

会须寻旧游,仙家日月长。

弃置烟火食,岩前有囷仓。

形式: 古风 押[阳]韵